甘肃鼢鼠胃肠道适应性变化的初步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t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鼢鼠是黄土高原农林牧业的一种主要害鼠,终生严格营地下生活,长期处在地下低氧环境中,其生活环境与地面活动动物有所不同。本研究通过对甘肃鼢鼠消化道形态学、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特征的研究,旨在从形态、结构和生理等方面探讨甘肃鼢鼠消化道对环境的适应性变化,为甘肃鼢鼠适应进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运用形态学方法对甘肃鼢鼠消化道形态的季节性变化进行研究发现,甘肃鼢鼠消化道季节性变化差异显著,含内容物重和总长度具显著性变化,秋季最大,冬季较低;总鲜重和总干重变化极显著,春季最高,夏季最低。消化道各部分含内容物重、鲜重和干重季节性变化显著,春秋季较高,长度变化不明显。说明甘肃鼢鼠春季和秋季能量需求较高,引起其消化道形态发生变化,这与其食物资源变化和活动习性相适应。春季食物资源匮乏,纤维素含量较高,同时,甘肃鼢鼠进入繁殖期,能量需求增加;秋季甘肃鼢鼠为冬季储备食物,活动频繁,能量需求再次提高。食物质量及能量需求等条件的变化促使甘肃鼢鼠春秋季消化道形态发生适应性改变。运用组织学方法对甘肃鼢鼠消化道结构及其季节性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甘肃鼢鼠消化道组织结构特征有:①胃上皮具部分角质化,胃底与胃体分界明显,胃底具海棉样结构;胃体腺体发达,中部有固有层加厚的椭圆状结构,其边缘有发达的皱襞结构,近幽门端皱襞较高。发达的腺体结构和部分上皮角化,有利于初步消化食物和减少胃壁损伤,胃体发达皱襞结构的摆动利于搅拌食物。②小肠绒毛发达,十二指肠处达最高,使小肠充分消化吸收营养物质。⑧盲肠发达,具螺旋形皱襞,提高肠腔表面积,有利于充分分解纤维素。④大肠肌层较厚,肠腔内有纵行皱襞,增加肠腔表面积,保证甘肃鼢鼠充分吸收水分和离子,与其生活的黄土高原水资源相对缺乏环境相适应。对甘肃鼢鼠四季消化道粘膜厚度、小肠绒毛、肠道管径等指标测量显示,春秋季较高,与其形态季节性变化保持一致,说明甘肃鼢鼠消化道季节性调节中,通过增加粘膜厚度等调节方式增加春秋季鲜重和干重,提高消化道消化和吸收能力,不需要采用增加消化道长度这一耗能方式即可满足其能量需求增加。运用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方法对甘肃鼢鼠、SD大鼠消化道肌问神经丛NOS的表达及慢性低氧适应后甘肃鼢鼠、SD大鼠消化道肌间神经丛NOS的表达进行研究。甘肃鼢鼠、SD大鼠消化道各段肌间神经丛NOS阳性神经元分布差异显著,大肠最高,小肠次之,胃和盲肠较少,与消化道各段生理机能相适应。慢性低氧适应后,甘肃鼢鼠和SD大鼠消化道肌间神经丛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量降低,说明低氧影响消化道生理功能。氧浓度降低,基础代谢率降低,动物对能量的需求降低,进而影响消化道肌问神经丛NOS的表达。总体上甘肃鼢鼠降低率小于SD大鼠降低率,但在消化道不同部位,二者降低率有差异。甘肃鼢鼠胃肌间神经丛NOS阳性神经元降低率大于SD大鼠,小肠降低率小于SD大鼠。甘肃鼢鼠胃平滑肌收缩频率增幅大于SD大鼠,更有利于胃有效排空;甘肃鼢鼠小肠收缩频率增幅小于SD大鼠,其在低氧状态下消化率降低幅度较小。说明甘肃鼢鼠消化系统对低氧的耐受性高于SD大鼠。总之,对甘肃鼢鼠胃肠道适应性变化研究表明,环境条件不同,甘肃鼢鼠消化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会发生改变,以适应食物条件、能量需求及氧浓度等的变化。
其他文献
期刊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属于鳞翅目夜蛾科(Lepidoptera Noctuidae),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是我国和世界农业的主要害虫之一。昆虫神经肽促咽侧体素(allatotropin, AT)主
期刊
在现场总线中,CAN高速环网因其诸多优势而得到广泛应用,由此带来的环网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问题也备受关注。本文针对CAN高速环网的特点提出了单环双向、双环单向两种CAN环网传
期刊
期刊
本文从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当地及周边县市城建档案信息化的现状,结合工作实践,论述了县级城建档案馆推进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解决的几个实际问题。 Based
期刊
黑河市档案局多年来始终把档案培训作为档案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3年来共举办20余期各类档案业务培训班,培训1 100多人次,大幅提升了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做好档案工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