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液体辅助激光加工镍基高温合金微孔的技术研究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gy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由于处于温度最高、应力最复杂、环境最恶劣的部位而被列为第一关键件,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承担着将高温燃气转化为动能为飞机提供动力的功能,是发动机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志。为了提高涡轮叶片的使用寿命和工作稳定性,需要采用气膜孔冷却技术,航空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空气流经微孔形成气膜起到冷却和保护叶片作用;气膜孔直径小、数量多、空间角度复杂,加工质量要求高,传统的钻头钻孔、电火花加工和电化学加工等微孔加工技术很难满足现阶段高质量气膜孔需求。作为一种特种加工技术,激光加工利用高能量的激光束聚焦于材料表面,使材料发生熔融溅射和气化,从而实现孔的加工,虽然加工效率高,但加工出的微孔孔壁存在热影响区、重铸层和微裂纹等缺陷层。为了消除激光加工微孔带来的缺陷层,必须探寻新的加工方法,才能实现高温合金叶片气膜孔的高效高质量加工,推动我国航空发动机整体制造水平的发展。本文针对高质量涡轮叶片气膜孔的加工需求,提出动态液体辅助激光加工新方法,以IN718高温合金为研究对象,对动态水流和动态化学液辅助激光加工微孔机理及工艺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工艺优化最终获得无重铸层、微裂纹等缺陷的高质量微孔。首先,总结概述了液体辅助激光加工技术研究现状,分析了现有液体辅助激光加工方式的优点和不足。探讨了金属材料对激光的吸收特性、激光与金属材料相互作用机理以及激光加工微孔的过程和方式,并对激光在水中的传输特性以及液体辅助激光加工的机理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其次,对纳秒激光加工IN718高温合金微孔进行了研究。通过脉冲激光叩击式打孔试验,探究了空气中IN718高温合金在纳秒激光辐照下的烧蚀阈值,分析了多脉冲、离焦量和脉冲序列对孔的烧蚀特性影响规律,阐明了纳秒激光对IN718高温合金材料的去除机理。接着对轮廓迂回填充式激光加工微孔方法进行了试验探究,研究了激光工艺参数(扫描速度、重复频率、离焦量、加工次数)对孔的影响规律,通过单因素分析法,得到最佳的激光工艺参数组合如下:功率为100W,扫描速度为20mm/s,频率为50k Hz,加工次数为3,直线填充间距为20μm,离焦量为200μm,此时孔的锥度最小为0.125。再次,为了消除纳秒激光在空气中加工微孔带来的微裂纹、热影响区和重铸层等缺陷,提出动态液体辅助激光微孔加工技术,分别对动态水流辅助激光和动态化学液辅助激光加工微孔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动态水流辅助激光叩击式打孔方式,研究了激光功率、加工次数等工艺参数对孔径、孔深和形貌的影响,并与激光在空气中打孔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动态水流辅助激光微孔加工技术可有效减小热影响区,提高微孔加工质量和效率。然后对动态化学液辅助激光加工技术进行了探究,选配出2 mol/L HCl和4 mol/L Na NO3混合溶液满足常温下不与IN718高温合金基体材料反应,高温下与其反应的特性。研究了动态化学液辅助激光打孔过程中溶液喷出流量和偏移距离对孔径和锥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改变溶液喷出流量和偏移距离会影响动态液膜对材料的冲击去除效果和冷却效果,对加工后孔的入口直径和出口直径影响较大。利用扫描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了在空气、动态水流辅助和动态化学液辅助条件下激光加工微孔的孔口和孔壁形貌,发现动态化学液辅助激光加工出的孔口无重铸堆积,孔壁不存在重铸颗粒缺陷,但该方法加工的微孔非常规圆柱形微孔,锥度较大。最后,为了改善动态化学液辅助激光加工微孔的锥度,对动态化学液辅助激光加工进行了工艺优化研究,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利用激光在空气加工出锥度小的预通孔,为了消除微孔的微裂纹和重铸层等缺陷,第二步引入预配置化学液形成动态液膜覆盖加工区域,化学液在激光辐照下,温度升高,加速化学液与微孔内重铸层的反应速度,实现激光对微孔的可控修形。研究了工艺优化参数(修孔圆直径、激光功率、重复频率、离焦量)对微孔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激光功率120W、重复频率50k Hz、离焦量-400μm时采用叩击方式进行优化加工,优化加工后微孔表面光滑,孔内壁无重铸颗粒堆积,孔型好且锥度最小为0.123。本文研究了动态液体辅助激光加工IN718高温合金微孔机理、影响参数和加工工艺,最终实现无裂纹、无重铸层、热影响区小、锥度小的高质量微孔加工,为实现纳秒激光加工高质量气膜孔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试验依据,对提升我国航空发动机的整体制造技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其他文献
我国航天航空事业的迅猛发展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及要求越来越高,碳化硅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核心材料之一,具有宽带隙、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非常适用于制作高频、抗辐射、大功率和高密度集成的电子器件,在电子、信息、生物医学、绿色能源等许多领域得到认可。碳化硅纤维可以被编织到复杂结构中并增强其性能,作为增强材料,位于陶瓷基复合材料(CMC)的上游,是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单根碳化硅纤维的导热性能在整个C
水体难降解污染物的处理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环境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随着高级氧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新型、高效、环保催化剂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多年来研究者们一直在致力于研发各类催化材料。层状氢氧化物LDH及其煅烧产物LDO因其独特的层状结构和层间离子、金属离子可交换性等优点一直以来在催化剂尤其是AOP催化领域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本论文通过对二元和三元Co-LDO类臭氧催化剂的过程制备、分析表征、性能测试与催化
板料渐进成形工艺是一种无需模具的新型成形技术,具有时间周期短、成形能力好及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小批量制造、多种类研发及个性化生产。五轴渐进成形技术作为其中新型的加工技术,对其深入研究也随之成为该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五轴渐进成形工具加工轨迹的生成方法。生成步骤为:建立成形工件几何形状、偏置获得工具头球心面、输出STL文件、STL文件分层、提取每层相交线、根据面片法向或指向某点
道路上运行的车流极易受到交通扰动的影响,随着扰动沿车队的传播不断扩大,从而产生车流的波动,车流波动是加速度波动的外在表象,研究车流波动内因规律及车流运行的宏观态势特性,对于车流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系统解析车流波动的动力学特性,进而分析车流宏观态势特性,优化设计车辆速度引导策略,为提高交通流的整体运行稳定性,减小交通振荡扰动对交通流的影响提供技术支持。首先,梳理分析各类传统跟驰模型,研究基于分子动力
空气源热泵由于高效、节能、无污染等优点在清洁能源供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也造成了冬季电网负荷大幅度增加,加剧了电网运行的不稳定性。对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进行准确的能耗预测能为电网规划调度提供依据。建筑热负荷作为柔性负荷,可利用系统或建筑本身的蓄热特性在时间上进行平移,主动对电网进行需求侧响应,实现对电网的削峰填谷;并且利用蓄热装置增加夜间耗电量可缓解风电出力和负荷需求之间的差异,促进风电消纳,减少火
随机系统、模糊系统和广义系统是实际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几类复杂控制系统模型,因为这几类复杂控制系统模型能够顺应科学技术及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提高实际工业生产对控制系统建模的精度要求。目前,随机系统、模糊系统及广义系统等控制理论研究在不断的发展和成熟。另外,分数布朗运动,作为动力学系统中一类随机扰动的输入噪声,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目前,关于分数布朗运动驱动的半马尔可夫跳变模糊系统的控制理论研究仍是
本文从车辆空气动力学和流体力学的理论入手,研究车辆空气动力学和流体力学中的规律和常见的效应,通过CFD手段,计算求解方程式赛车空气流场和空气作用力,在结构层面研究解决赛车在前翼作用下的空气动力学相关问题。重点通过参数化建模,以前翼后掠角、上扬角等作为变量,建立不同设计状态和工况下的整车和前翼模型进行仿真,研究以上变量对赛车空气动力学产生的影响。结合空气动力学理论,分析赛车前翼构造对空气作用力的影响
传统金属切削加工中,为保证零件精度与加工效率,通过使用矿物基切削液辅助加工。然而,切削液在浇注至工件表面后,一部分会飘散至周围环境,操作人员吸入空气中的切削液雾滴,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和皮肤病等。为实现切削过程的绿色制造,可降解生物润滑剂微量润滑技术应运而生。进一步地,添加纳米增强相可以有效提升液体润滑介质的抗磨减摩性能。然而,上述润滑工况下的材料去除力学行为以及表面创成机理尚不明确;同时,在连续切
随着国内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大规模开展,隧道衬砌结构病害问题也随之显现,地铁隧道衬砌病害对交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而隧道衬砌裂缝是最常见衬砌病害,运营中的隧道衬砌大多处于带裂缝工作的状态,因此,对地铁隧道衬砌结构裂缝演化机制以及衬砌结构安全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青岛地铁2号线石老人站到苗岭路站区间、3号线地铁大厦站到海尔路站区间和五四广场站到错埠岭站区间隧道裂缝病害检测项目为背景,以隧道衬砌裂缝为
根据建筑业的市场规模、发展现状以及投资前景,装配式建筑是当今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装配式构件的生产阶段大多为粗放式供应,由此带来构件运输与施工进度不相匹配的问题,进而导致构件在施工现场大量堆放,造成运输与存储成本的增加。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各阶段对工程信息的采集,共享较为滞后,不能实时获取信息对工程状况进行调整,进而导致计划间的冲突。建造过程中各阶段之间相互独立,在管理过程中没有及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