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在朴正熙的倡导下韩国开展了新村运动。在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下,通过物质层面的建设和精神层面的构建,韩国的农村发生了很大变化,其落后的面貌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20世纪60年代,韩国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其农业却仍然滞后,城乡之间的收入不平衡引起了农民的不满。农业的萧条也成为阻碍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而在朝鲜半岛南北体制的相互竞争、敌对状态之下,韩国农业的凋敝又和朝鲜农业的长足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无形之中给韩国政府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朴正熙面临着总统连任选举的选票问题。为获取农村人的选票,朴正熙政府必须在农村做出些成绩来吸引农民对朴正熙的支持。在这些国内外因素的刺激下,韩国于1971年开始开展新村运动。 新村运动首先从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着手,逐步提高到增加农民的收入这一根本性目标上,以1980年为界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四个阶段。前三个发展阶段,即基础建设、扩充和充实提高阶段为第一个时期,新村运动在这一时期达到高潮。第四个阶段即国民自发运动阶段,处在新村运动的衰退时期。本文重点阐述了前三个发展阶段新村运动所采取的措施和所取得的成就。新村教育贯穿在四个发展阶段中,主要是对新村基层领导人的培训和兴建村民会馆。新村运动所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房屋的改建、桥梁的修建、水井的净化、农民收入的增加等体现生活环境改变的物质方面,其深远影响则体现在新村教育的发展和新村精神的传播上。新村运动的成就卓著,其精神影响也深远并继续推动韩国的发展。但同时,新村运动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并未克服小农经济的局限性,没能实现农村更好的发展。但新村运动仍引起了世界各国对韩国的广泛关注,很多国家也纷纷到韩国学习建设新农村的经验。 国内学者,结合中国新农村建设,主要探讨韩国新村运动的成就。从这一点出发,国内学者大多是褒扬新村运动。韩国的学者因切实体会到新村运动的遗留问题所带来的伤痛,看到新村运动不能使韩国克服小农经济的局限性,因此对新村运动更多的是贬责。新村运动是韩国自行摸索出的一条农村发展道路。因此,在肯定新村运动所取得的成就的同时,对新村运动存在的问题给予更好的理解。在探讨了造成这种局限性的原因之后,给予新村运动一个客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