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外周血循环肿瘤DNA(Circulation tumor DNA,ct DN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基因突变状态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为周围型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诊疗依据。方法研究共纳入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5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应用微滴数字PCR(Droplet dijital PCR,dd PCR)对55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外周静脉血进行ct DNA的EGFR基因突变状态检测,并且对其肿瘤组织也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收集患者基本临床信息及其完善所有患者的D-二聚体、血沉、肿瘤标志物、胸部高分辨率CT等辅助检查。数据的整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17.0版,IBM)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与分析,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x±)进行统计学描述,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资料计算百分比(%),组间构成比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周围型肺癌患者外周血ct DNA与肿瘤组织的EGFR基因突变率、突变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通过外周血ct DNA与肿瘤组织检测EGFR基因状态,发现两种标本检测结果具有非常高的一致性(Kappa=0.925)。3周围型肺癌外周血ct DNA中EGFR基因突变型组与野生型组的性别、吸烟史、组织学病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肺癌家族史、TNM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外周血EGFR突变型和野生型中CEA、CA199、NSE、D-二聚体、血沉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外周血EGFR突变型和野生型两组CT影像学表现相比,胸膜凹陷征、磨玻璃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毛刺征、卫星灶、血管集束征、空洞、分叶征、支气管截断征在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非吸烟、腺癌、有胸膜凹陷征与EGFR基因突变状态关系密切(P<0.05),是外周血ct DNA的EGFR基因突变的危险因素。7经EGFR-TKIs治疗后,EGFR基因突变型的患者ORR和DCR都明显高于EGFR基因野生型患者(P<0.05)。结论1在无法获取肿瘤组织时,外周血ct DNA可一定程度上替代肿瘤组织作为EGFR基因检测的标本。2女性、非吸烟、腺癌、有胸膜凹陷征的周围型肺癌患者外周血ct DNA的EGFR基因突变的危险性增高,是选择外周血ct DNA行EGFR基因检测的优势人群。3外周血ct DNA的EGFR基因状态是肺癌靶向治疗疗效的预测指标。图0幅;表12个;参1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