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在锆石与花岗质熔体间的分配行为:高温高压实验模拟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jia0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锡矿的成因与花岗岩有关这一观点已被广泛接受,但锡石能否直接从演化至晚期的岩浆中结晶、锡成矿需不需要热液的富集作用等,仍然存在争议。  这个争论的解决,有赖于准确获得锡在高度演化的岩浆中的含量。对花岗岩进行全岩分析得到的锡含量,很可能是被成矿作用萃取之后的产物,并不能代表岩浆初始的锡含量。通过测定锡在某种矿物中的含量,利用锡在此种矿物与熔体间的分配系数,则可以反演此种矿物结晶时岩浆中的锡含量。遗憾的是,目前此类分配系数数据十分缺乏。我们通过设计一系列高温高压模拟实验,得到锡在锆石与花岗质熔体间的分配系数。在实验中,设置的变量有温度(925℃~1125℃)、熔体组分(ASI=0.6~1.2)与氧逸度(NNO-1.8~NNO+4.6)。  高温高压实验采用的装置主要为Rockland顶载式活塞圆筒。在实验前,我们对Rockland型活塞圆筒进行了压力校正。对于1/2inch压力盘,我们采用Fayalite+Quartz(→)Ferrosilite的相变反应来进行校正。对于3/4inch压力盘,采用的水在钠长石熔体中的饱和度来进行压力校正。结果表明:1/2inch压力盘在用BaCO3管做传压介质时,摩擦力校正为-12%,1GPa=1493PSI;3/4inch盘用NaCl管做传压介质时,不需要进行摩擦力校正,1GPa=2960PSI。  实验结果表明,锡在锆石与花岗质熔体间的分配系数随氧逸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与熔体成分关系复杂。除去两个误差很大的数据,DSnzrn/melt总是小于1。由这些分配系数可知,成矿岩浆中的锡含量可以达到很高,这是岩浆热液型锡矿及伟晶岩型锡矿的成矿前提。  实验初始物中同时添加有W、Nb、Hf、 Ti微量元素。其中DWzrn/melt受温度影响最为明显,温度升高时,DWzrn/melt下降,而受熔体组分与氧逸度影响不大。DHfzrn/melt与DNbzrn/melt受熔体组分影响最为显著,熔体ASI增大时,DHfzrn/melt与DNbzrn/melt增大。氧逸度影响DHfzrn/melt,但对DNbzrn/melt无影响。DNbzrn/melt是否受温度影响与熔体成分有关。熔体为碱性时,DNbzrn/melt几乎不受温度影响;熔体为准铝质时,DNbzrn/melt随温度升高而下降。DTizrn/melt在不同组分、温度、氧逸度下在误差范围内几乎一致。
其他文献
自然界矿物CaCO有方解石、文石和六方方解石三种同质多象变体.该文采用"缓慢分解法"和"附晶生长法"在0~90℃温度范围内合成碳酸钙矿物,应用XRD和SEM技术对碳酸钙同质多象转变
区域地质构造及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开荒北金矿是在印支期古特提斯活动陆缘背景下形成的,成矿主要与NWW向韧脆性挤压-剪切带和区域动力变质作用有关.且矿床严格地受地层和N
奥陶纪生物大辐射是显生宙以来具有重大意义的海洋生物宏观演化事件,古生代演化动物群完成了对寒武纪演化生物群的全面替代.之前学者认为,钙化蓝细菌的丰度在中奥陶世以后急剧
该文讨论了小秦岭构造变形序列及其机理,认为早期变形、中期塑性变形(D-D)是在地壳伸展体制下横向构造置换的结果.将太华岩群中韧性剪切带归纳为五类:边缘 韧性剪切带、顺层
二维GIS已经相当成熟,应用于地质领域的三维GIS也呼之欲出.但三维地质的情况极其复杂,其形状有凸有凹,可以有洞,因此其表面就在内表面和外表面之分.这种复杂的情况便得,表示
贵州碳酸盐岩发育红土分布广泛,是典型的亚热带岩溶分布区.近年来,与岩溶红土相关的环境及灾害问题日趋严重,如土壤侵蚀、酸雨、水土污染及工程地质稳定定性等.与此相关的研
基于新、新方法的定量化研究是地球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该文是对地震次生水空及特大洪水预测研究中如何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新技术的探讨.采用了专家权重模型和人 工神经网
油气化探与其他油气勘探方法相比具有成本低廉、可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实施以及能够反映非构造油气信息的优点,因而备受重视.然而,油气化探在向成熟迈进的过程中,却仍然颇受争议
学位
地外样品的稀有气体同位素组分含量,可以用来计算陨石的基本科学参数宇宙暴露年龄;对特定母体的多次碎裂事件加以辨别,判断成对陨石。高温炉单阶段或多阶段加热法可以提取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