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融盐复合物催化剂在消除柴油机碳烟过程中的应用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kang3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柴油机凭借其循环热效率高、燃油经济性好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逐渐被客车和卡车所普遍接受。由于柴油机尾气排放温度低、贫燃富氧燃烧使废气中氧含量高,使得汽油车的三元催化技术不能应用于柴油机的尾气净化。随着各国对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重视以及日益严格的车用发动机排放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如何有效地降低柴油机碳烟颗粒物的排放成为汽车及发动机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由于碳烟颗粒完全燃烧的温度约为550-600℃,而柴油机排气管温度170-400℃,因此除去碳烟颗粒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利用催化氧化的方法降低碳烟颗粒的起燃温度,使其在排气管温度下完全燃烧。文献报道Cs2SO4·V2O5共融盐复合物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催化剂,但是,迄今对该共融盐复合物还没有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并且用传统的固相法制备共融盐催化剂不适于将其负载至过滤器上。 本文以Cs2SO4·V2O5为催化剂,针对现有的制备共融盐复合物催化剂存在的缺陷,提出用软化学法来代替传统的固相法制备共融盐复合物催化剂,以适于将催化剂负载到过滤器上。本文考察了Cs2SO4和V2O5不同摩尔比及焙烧温度对共融盐催化性能的影响,随后向组成优化过的Cs2SO4·V2O5催化剂中分别掺杂Pt、K、Ce研究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柴油机尾气中共存的NOx、SO2气体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采用TG-DTA和XRD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分析,用SEM对碳烟颗粒及催化剂形貌进行了观察,并用TG和固定床反应器评估了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此外还分析了催化剂熔点与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并对催化剂与碳烟颗粒之间的接触方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 在所考察的催化剂中,Cs2SO4与V2O5摩尔比为0.55:0.45的催化剂经600℃焙烧后活性最高,在氮氧化物存在下可以使碳烟颗粒的起燃温度降低至320℃左右。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活性的高低不仅与Cs2SO4/V2O5摩尔比、反应气氛有关,还受到催化剂与碳烟颗粒之间接触模式的影响。 Pt、K、Ce的添加并没有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其中掺杂型的Pt不能将NO氧化为NO2;K的添加虽然可以保持共融盐复合物的催化活性,但是由于KNO3熔点很低大大降低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向共融盐中添加的Ce主要以CeO2存在,高温条件下容易发生烧结而降低催化活性。
其他文献
高校中的摄影专业不仅仅是一个特例,摄影专业逐渐受到推崇,现阶段更是进入了繁荣。高校中的摄影专业学生所面对的不仅仅专业类的学习,在专业中有所突破才更为关键,即所谓的创
【摘要】法海寺壁画作为明代寺观壁画中的精品,在中国壁画史上其艺术价值与敦煌壁画相媲美,而其色彩运用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越了敦煌壁画。本文即从色彩研究角度出发,结合实地考察,通过对法海寺壁画的绘制背景、设色工艺、用色数量、用色规范以及色彩气氛等进行分析,试图发现蕴含于壁画背后的色彩运用规律与艺术呈现的特色与模式,为进一步的壁画色彩保护与复原进行基于色彩的基础素材及理论积累,同时为中国传统色彩的继承与发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2015年4月21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扬帆起航。一年多来,自贸优势全面发力、体制机制破旧立新,一百六十多项改革试验任务相继落地,一百九十多项创新举措制定出台,行
【摘要】在俄罗斯现实主义新生代油画展中有一位画家特别引人注目,绚丽的色彩以及突出的主题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他就是尤里·戈留塔。这不禁让我想起一系列的问题,这些作品是在什么文化背景下创作的?是如何创作的?他创作的原型是什么?有什么深刻意义呢?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俄罗斯现实主义下的美术形式?我们应该如何用开放的眼界去探索俄罗斯现实主义的精神意识?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研究下俄罗斯现实主义代表尤里·戈留塔的
今年股市最大的特点是青黄不接。周期类股票如银行、地产等,虽然业绩理想,但除了个别行业如水泥等表现不错,整体而言上涨乏力,现在看来如果中国进入下一个牛市,靠这些上个十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变革,它用革命暴力推翻了封建王朝,以民主共和取代了君主专制,也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那么,这场革
贵金属纳米粒子由于其特殊的光学性能在许多应用领域受到持续关注,如生物医药、表面等离激元增强光谱、催化、光学及光电器件领域等等。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能够大规模连续制
本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DNA、拓扑异构酶的基本知识,介绍了钌(Ⅱ)多吡啶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以及其作为拓扑酶抑制剂的研究方法和进展。 第二章,设计和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