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县级融媒体中心政务服务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江津区融媒体中心为例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nie_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政务服务开展具有国家顶层设计要求及媒体自身发展需求的必要性,但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政务服务在实践探索中呈现出较多问题,关于该课题的研究是学界、业界共同的关注热点。论文围绕重庆市县级融媒体中心政务服务的现状、问题、对策这一核心议题,以《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文件中的政务服务规定为准则,将其分解为新闻发布、政务公开、政务办理、建言资政、服务评价五项业务,引入新公共服务理论贯穿对政务服务五项业务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主要研究问题,一是重庆市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开展新闻发布、政务公开、政务办理、建言资政、服务评价等五项政务服务的现状如何?二是分析重庆市县级融媒体中心在五项政务服务开展中呈现的问题有哪些?三是如何提升重庆市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政务服务?在研究方法上,以江津区融媒体中心为个案研究,以内容分析法考察江津区融媒体中心官方政务微信公众号“江津发布”的新闻报道的服务性。对12位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深度访谈,立足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角色和责任分析政务公开现状,以功能设置的人本原则考察政务办理现状,以公众参与原则探析建言资政和服务评价现状。研究发现重庆市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政务服务开展存在新闻发布服务性不足、履行政务公开的角色不积极、政务办理功能人性化程度低、公众建言资政的参与层次较浅、服务评价尚未开展等问题。论文结合新公共服务理论提出了相应对策,包括提升政务新闻内容的服务性、做积极的“中介”与优质“公共信息服务者”、基于公众立场完善政务办理服务、构建公民建言资政的深度参与空间、重视服务评价激发公众参与活力。希望能为重庆市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政务服务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其他文献
多元共治是德国教育治理的基本特征。多种利益主体在相关程序和机制中都有利益表达的机会,并参与治理过程。这些利益主体可分为三类,即政府机构、教育机构和产业界机构。这三类机构不仅代表着不同利益,而且也同时代表着三种不同文化。政府机构代表行政文化,教育机构代表学术文化,而产业界机构则代表工业技术文化。基于这三种文化,不同主体在参与德国教育治理中形成了不同特征。这三种文化有互补的一面,也有相互冲突的一面。它
期刊
2020年,是中国易地扶贫搬迁收官之年,中国创造的扶贫奇迹即将迎接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伟大日子。如何“稳得住、能致富”成为了更为关键的两大难题。此类重要社会现实题材亟待纪录片将之传达给观众,从而助推扶贫攻坚工作。然而,当下此类题材社会现实纪录片或趋于主题宣传,其宏大叙事风格难以满足观众需求,或流于碎片化客观纪录,缺乏深刻主题的自然表达,其中,关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关照仅停留在对农村农户搬
学位
人物纪录片的核心——“人”一直都是艺术创作的焦点、中心。人物纪录片作为纪录片中重要的一种类型,受到越来越多创作者们的青睐。创作者通过对人物日常生活、真实经历、生存状态的客观记录,保证真实性的原则上,运用视听语言的表现方式呈现个体或者群体不同的人生风景。“叙事视角”顾名思义就是叙事过程中所处的角度、位置、视点等。在人物纪录片中,选择恰当的视角有助于叙事的展开。无论是选择单一的叙事视角贯穿全片,还是选
学位
在人物纪录片的创作中,“人”是作品的灵魂与关键,塑造真实典型、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物形象是一部优秀作品的核心艺术诉求。通常认为,纪录片人物形象的塑造应以生活真实为基础,同时应力求层次丰富饱满,使其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如何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实现作品审美价值,以及创作中真实性与审美性的关系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本文结合多部优秀纪录片及毕业作品《粉墨青春》,从纪录片人物形象塑造的概念、方法等多个角度出发,试分析纪
学位
中国作为历史文献纪录片的生产大国,近几十年来对于该类型的纪录片研究汗牛充栋。作为影像化的叙事艺术之一,历史文献纪录片尤其自身的传播和展示特点,其自身的叙事化表达可以从视角的不同来探析其内在含义的不同。从多视角的维度去分析和研究历史文献纪录片在叙事策略中所呈现出的不同特点,可以使观众更加立体、全面地对该类型影视作品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本文结合历史文献纪录片《新民报·建国必成》进行具体分析,对历史文献纪
学位
人文纪录片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与深切的人文意识,作为纪录片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广受观众喜爱,其创作理念、拍摄和剪辑手法也在随着时代不断地发展变化。人文纪录片的评价标准很多,浓厚的文化气息、人文关怀和美的享受都在其列。意境作为一个中国古典美学概念,对我国人文纪录片的创作方式及表达形式都影响匪浅。而人文纪录片所追求的文化内涵和意蕴也往往要依靠多种维度的意境营造才能诗意地呈现在屏幕上,并为观众所认同。本文以人
学位
自我反映这一纪录片创作手法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已有苏联导演作出尝试,并在之后不断有创作者以此手法进行创作实践。国内对于这一创作手法的理论研究相对国外理论界较为匮乏,但在许多国产纪录片中都能看到这一手法的使用。理论研究是为了对实践进行科学支撑,本文以笔者的毕业作品《音乐老师》中自我反映式手法的使用为例,对自我反映这一手法在创作实践中的运用进行研究分析,探究自我反映式手法在纪录片创作中,对“纪实美学”
学位
作为一部东北农村题材人物纪录片,毕业作品《爸爸的纸厂》以东北农村经济衰败,人才和劳动力大量流失为背景进行创作。主人公赵国文不愿意在拆迁之后享受安逸生活,选择在东北农村创办纸厂。通过记录主人公在办厂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展现了主人公坚守、拼搏、不安于现状的精神。作品以小见大,体现老一辈人对振兴东北的坚守和执着,引发社会思考。人物纪录片的“核心”是人,对人物形象的深刻展现是纪录片的“灵魂”。《爸
学位
人是情感的载体,人体是触发人物一切行为的动力来源。对人的记录与刻画,是电影自诞生以来一直存在的主题。人物纪录片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意义包括:引发观众的情感认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结合对国内优秀人物纪录片和毕业作品《新生》的分析,人物纪录片的情感表达策略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通过叙事节奏推进情感,二是通过人物语言诉说情感,三是通过背景音乐渲染情感,四是通过细节凸显情感。在创作过程
学位
当下,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是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在推进县级媒体融合发展中,人才的重要性尤为突出,然而,一直以来,由于县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省市一级有着明显差距,同时受到体制机制、管理方式的束缚,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人才队伍管理滞后,满足不了中心发展需要,制约着融合发展进程。在此背景下,本文以重庆市县级融媒体中心人才建设状况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