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流域综合管理立法研究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ffon1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各种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流域水资源以及生态环境问题。流域是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统一生态系统,流域管理合理强调对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性治理。我国对流域综合管理法治研究的水平相对不高,与当前流域立法的现实要求有着一定的距离。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以“水”为脉络的流域综合管理是贯彻落实党的生态文明建设,助力江西绿色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江西作为国内少有的完整独特的大湖流域地理单元,有条件且迫切需要开展流域综合管理制度探索。笔者将江西省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对江西省流域水资源、水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及流域综合管理立法的急迫性进行整理归纳后,综合分析国内外流域管理立法与经验借鉴,提出建立适合江西省流域综合管理的法律治理体系。内容分为以下四部分:第一,江西省流域综合管理立法之必要性与可行性。由于江西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要求以及流域的自然属性决定了江西省必须进行流域综合管理立法,以弥补现行法律法规制度的不足和解决当前流域管理面临的现实困境,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基础和政策基础与相似立法可参考的可行性条件;第二,江西省流域综合管理立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部分提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包括:流域综合管理立法模式的选择、流域综合管理机构的定位以及流域综合管理立法理念的遵循;第三,国内外流域管理立法及经验借鉴。通过研究分析国内外流域管理立法的发展历程和制度现状,总结出完善流域综合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协调流域管理机构与职能部门的关系和加大公众参与力度等借鉴经验;第四,江西省流域综合管理立法建议。从立法原则和立法模式入手,设置权威高效的流域综合管理机构并明确其职能权限的范围,建立健全江西省流域综合管理相关的法规制度规范。按照流域管理的实质进行综合立法,构建一套适合于江西省流域整体属性与多功能统一性的综合管理体制和法律制度体系。解决江西省流域生态、经济和社会建设中的特殊问题,推进江西省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江西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尽管域外国家在流域综合管理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局限性,但是我们应当结合本国国情和江西省流域自身特点充分借鉴其成功经验,尤其重点针对立法模式的选择(统一立法抑或分散立法)、综合管理机构的选择(依托“河长办”还是组建独立机构)和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等方面内容的研究。
其他文献
介绍了人工智能领域最新的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原理的数据挖掘算法--支持向量机算法.根据支持向量机线性分类和可以具有不同核函数的非线性分类两种算法,建立了砂土液化预测模
针对经常应用于采摘后果蔬保鲜的真空预冷技术进行研究,指出此技术降温快且均匀,得到了广泛使用。通过比较几种常用预冷方法,介绍了真空预冷技术的原理及优缺点,其在果蔬方面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28日为贯彻落实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推动国防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国防知识产权局日前首次集中脱密4038项国防专利,通过全军武器装备
期刊
读书会作为一种交流平台,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英语阅读水平。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状况进行分析。成立华立学院英语读书会,探究英语读
现代汉语诗学发展的头20年,出现过多次合谋性的诗学事件,这些事件呈现出合谋话语方式的多种形态:王敬轩事件的&#39;双簧戏&#39;形态、集体批评<日出>事件的&#39;苦肉计&#39;
热释放速率是燃烧过程的基本特性参数之一,利用锥型量热计研究细水雾与池火相互作用特性时,部分细水雾会受热汽化并改变进入锥型量热计的气体浓度,导致热释放速率测量产生一定误
一般认为<说文解字>是一部深奥难懂、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大的古文字字典.通过对汉字发展演变、数量递增等问题的探讨,尤其是对代表当今计算机汉字信息处理自动化新成就的基本字
<正>在中国东部包括华北地块发育大量的中生代伸展构造和岩浆作用.其深部动力过程多以大陆岩石圈的拆沉来解释.但有关拆沉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一直存在争议,已经提出了多种模式,
会议
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和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都是重要的语用学理论。关联理论虽来源于合作原则,但却比合作原则更具解释力,尤其在隐喻问题研究上,关联理论有着合作原则无可
摘要:航空发动机是国家战略产品,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具有针对复杂系统的典型性。对比分析航空发动机国际著名标杆企业的人才结构以及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结合国内航空发动机人才需求,提出了针对复杂工程领域高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以工程型、学术型、系统级三类人才培养为核心,构建了国际化导师、企业导师、跨学科交叉导师队伍。以多元化评价体系完善为切入点,通过国际学科前沿和国家战略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