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沟式一体化OC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研究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hiss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OCO工艺最初由丹麦Puritek A/S公司开发,由于装置形似英文字母"OCO"而得名,集厌氧、缺氧和好氧于一体,装置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为生物脱氮和除磷提供适宜的反应环境,可以同时去除COD、氮和磷,运行费用低且便于实施在线监测和自动控制。OCO工艺已在丹麦、法国、瑞典等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国际上有关OCO及其运行参数方面的文献依然很少,且该工艺在我国也很少应用。近年来,该工艺引起了我国的科研人员的研究兴趣,不少学者结合城市污水生物处理的特点,不断研发并推出各种基于OCO的改进工艺。本论文在对前期系列一体化OCO污水处理工艺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双侧沟式一体化OCO工艺,探讨了反应器内水力混合特性以及各运行工况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并构建了动力学模型和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1)介绍了一体化OCO工艺第一代到第四代反应器研发概况,包括:侧沟式一体化膜泥法OCO工艺、中心岛式一体化OCD工艺、中心岛式一体化OCO工艺、侧沟式一体化OCO工艺。系统地介绍了反应器设计参数、工艺特点,对反应器削减COD、脱氮除磷的运行效果进行比较,并在总结前几代一体化OCO工艺优缺点的基础上,设计了双侧沟式一体化OCO污水处理工艺。(2)以脉冲进样法对双侧沟式一体化OCO反应器进行水力特性试验,通过理想反应器的E(t)函数的组合来模拟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获得了反应器全混流所占比例为86.8%,平推流所占比例为13.2%;以连续进样法对该反应器的水力特性进行试验,并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建立水力模型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反应器内的液流流型为整体全混流和局部推流。上述结果与理论假设相符,所得反应器的水体流动特性符合设计的意图。(3)研究了溶解氧(DO)、水力停留时间(HRT)、进水COD/TN质量比(简称C/N比)、进水COD/TP质量比(简称C/P比)、污泥龄(SRT)等因素对工艺处理生活污水效果的影响,并找出适宜运行工况和运行参数:好氧区DO控制在2.0mg/L左右,可以保持缺氧区和厌氧区DO分别低于0.5mg/L和0.1mg/L; SRT为12d, HRT控制在12h(即进水流量为20L/11):C/N比为8:1左右,C/P比为50:1左右。为期60天的稳定运行结果表明,双侧沟式一体化OCO工艺对COD.NH4+-N、TN和TP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为95%、99%、81%和90%。(4)对双侧沟式一体化OCO工艺进行了生化动力学分析,推导了反应器生物脱氮削碳的动力学方程,并经过试验数据分析,求解出适合于反应器脱氮削碳的动力学参数;构建了出水水质的BP神经网络数学模型,并对工艺处理污水效能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吻合。(5)对双侧沟式一体化OCO工艺进行了放大试验(放大4倍)的初步研究,水力特性试验表明,反应器的全混流比为80.6%,平推流比为19.4%,反应器液流流型为整体全混流和局部推流;且在本试验装置进行了生活污水的试运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好氧区DO为2.0mg/L左右,SRT为12d,HRT控制在12h,C/N比为8:1左右,C/P比为50:1左右时,COD.NH4+-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94%、99%、81%和93%。双侧沟式一体化OCO工艺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碳、氮和磷等污染物而无需化学试剂辅助处理,本研究为该工艺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提高火力发电厂机组热效率的有效方法是提高蒸汽压力和温度参数。因此,在发展出超临界机组的前提下,发展超超临界机组是必然的。文章综述了国内外超超临界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技
倘若有人问我最大的幸福是什么?我会告诉他,将自己良好的兴趣爱好融会贯通于教学之中,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因为教师享受了快乐,学生从中也学到了知识,何乐而不为!在我的人生当中,每
目的观察针刺后海穴对自闭症模型大鼠大脑皮层M1区和海马CA1区PSD-95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孕鼠腹腔注射丙戊酸钠(VPA)的方法建立自闭症大鼠模型,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非
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平台成为当前企业战略发展方向之一。平台企业如何构建,已成为企业关心的重要问题。因此,分析了平台企业的类型,构建了平台企业的战略管理过程
本文在解析建筑装饰企业成本概念的基础上,以实例对企业成本变动进行了分析,从而相应地提出了企业降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成本控制措施。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介绍在计算机上利用大型结构分析程序PAFECFE 对TQFR3000 型同步牵引发电机转子支架强度的研究情况,给出了原设计结构和实际补强结构的工作变形、应力分布趋势等一系列结果,为电机的设计与
1 案例1.1 简要案情某女,67岁,农民,某年3月4日20:00许在家中睡觉时被蛇咬伤,当晚至3月6日每日到当地一无证蛇医诊所就医,并诉失眠、全身疼痛及右下肢肿胀,3月7日08:00许在家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