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木楼阁架构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dwl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我国古代木楼阁作研究对象,将历史典籍文献、考古发掘资料、现代研究论著、现场调研等相结合,在古建筑架构思路分析基础上,就木楼阁建筑结构体系、构造方式,及其产生、发展、演化的进程,相关规律性认识等,系统地进行了研究。 论文绪论首先对我国楼阁建筑进行综述,交待研究现状,指出研究的意义与方法,拟定相关内容,阐述研究思路,探讨了我国古建“累土”、“构木”两种思维方式。 论文第一章,对楼、阁进行文献探源,结合相关论著深入分析。首先述及楼、阁及其与平坐之关系,其后交待楼阁与重檐、披檐、副阶、等之异同。接着试释“殷人重屋,……四阿重屋”,重释前后两“重”。最后初步探讨了亳社,指出其为干栏建筑之一。 论文第二章,从考古资料出发,对高台、干栏建筑的定义、架构特征、交通等,进行了探寻。归纳了考古资料中的早期干栏建筑并进行诠释,初步分析永宁寺塔形制,高台、干栏向楼阁演变的社会文化、技术因素。因之,研究了楼阁基本构架形式之定型。 论文第三章,首先探讨了单层屋与楼阁构架的区别与联系,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礼制思想、单层体系、《营造法式》等,探究楼阁构架体系分类法,比较异同,探讨优劣。最后,研究了组合楼阁及其构架特色。 论文第四章,首先归纳已有缠柱造成果,在此基础上研究缠柱造之构架形式,指出其为通柱造之一,深入、系统、全面地研究了《营造法式》之记载,重新诠释缠柱造。接着论述了《营造法式》永定柱的可能形式,及其与楼阁建筑内外圈柱网发展、演化之关系。其次,重点研究了不同类型楼阁的几种上下层架构方式。 论文第五章,针对三种楼阁建筑,即钟楼、上下层平面变化、全木结构楼阁,分别列举实例进行了论述。因悬挂巨钟,钟楼在构架、屋架上进行相应处理。不少楼阁,上下层平面不一,探讨其架构方法。全木楼阁建筑,因保持架构整体所需,相应进行构架处理而独具特色。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从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不同场所中的公共性阶梯的空间形态入手,着重探讨阶梯的精神功能表达作用及特征。开篇从阶梯的概念及特征谈起,针对“阶梯”一词具有多个指代对象
自改革开放尤其是1992年以来,我国国内、国外的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开放程度日趋深化,我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正逐步提高。随着经济的
“屋顶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最原始的建筑物只不过是个屋顶而已。”这个简单的“屋顶”成为一切建筑艺术的原点,更是不可或缺的建筑构成因素。建筑艺术的卓绝表
论文通过现场测绘、匠师访谈、电子建模等方式,对福建永安青水民居进财祠的建构及其更新展开探讨,重点分析了进财祠的木构节点,结论如下:  第一,复合的结构类型。进财祠具备穿
老龄化问题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速度逐年上升,兼顾老年人退休休闲生活日益丰富现象,提供适宜老年人活动的休闲空间随之成为一项首要工作。西
随着北京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城市的许多旧住宅,尤其是20世纪50-60年代的住宅区正面临着被拆除重建的状况,这不仅损失掉许多有价值的建筑和具有特色的城市风貌,更割裂了北京城市
城市居民对高质量居住环境的需求日益提高,居住区绿地对改善居住环境作用明显,但居住区绿地对环境的影响缺乏定量的研究。当前国家标准中的各项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仅仅针对各种污
小城镇发展及其导致的社会现象已构成中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其中,小城镇中心作为全镇居民的活动核心和对外窗口,是小城镇建设的重中之重,正越来越受到
建筑应当关注其所处的地点、定居于具体的场所并显现场所精神。时间是场所形成不可或缺的要素,对场所精神的塑造尤为关键。本文以现象学理论为基础,以时间体验为切入点对建筑的
目前,我国的步行街建设尚处在发展阶段,许多城市的步行街都面临着活力衰退的困境,因此,一些城市提出了步行街的改造建议.针对这些情况,本论文站在城市建设的角度展开了对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