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BTM的四川省成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变化轨迹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成都医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ain1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运用组轨迹模型探索四川省2008~2016年新入组治疗的成人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后的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变化轨迹模式,以发现感染者ART后CD4细胞计数变化发展规律,掌握感染者ART后CD4细胞计数恢复的关键时间。(2)进行不同轨迹组的特征分析,以发掘不同轨迹组感染者有代表性的特征,找到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为感染者治疗分类管理指导策略提供参考依据。(3)分析不同轨迹组与预后的关联,为指导分类管理与治疗提供建议。资料与方法:本研究资料来自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中的HIV/AIDS患者基本档案资料和随访数据库。研究对象为四川省2008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之间新入组治疗的成人HIV/AIDS患者。收集基线调查与随访调查中感染者相关人口学、临床评估、治疗等方面的信息。运用组轨迹模型探索四川省HIV/AIDS患者ART后CD4细胞变化轨迹模式。以轨迹组为因变量,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不同轨迹组的特征分析;以轨迹组为自变量,采用Cox比例风险、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不同轨迹组与预后的关联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新入组治疗的HIV/AIDS患者40232人,随访总人年为261750.5年,平均随访人年数为6.1(5.0,7.8)年。其中,年龄在18-89岁之间;男性有28890人,占比71.8%;文化程度以小学(43.6%)及以下和初中(30.4%)为主;感染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66.8%)。(2)感染者入组治疗时的基线CD4细胞计数为251.0(150,340)个/mm~3。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mm~3有14604(36.3%)人。治疗满一年CD4细胞计数相对于基线增加100个/mm~3或30%的感染者有24593(61.1%)人。治疗1~5年内CD4细胞计数稳步上升,平均一年增加15个/mm~3,随后趋于平稳。(3)37408(93%)名基线CD4细胞计数水平<500个/mm~3水平的感染者,在入组治疗后有23292(62.3%)名感染者的CD4细胞计数恢复至500个/mm~3。经生存分析,感染者首次CD4恢复至500个/mm~3的中位恢复时间为59.62(58.71-60.53)月。(4)组轨迹模型结果发现2008~2016年四川省成人HIV/AIDS患者ART后CD4细胞变化共呈现出低水平轨迹组(22.5%)、中下水平轨迹组(37.2%)、中等水平轨迹组(24.4%)、中上水平轨迹组(9.5%)、波动轨迹组(4.2%)及高水平轨迹组(2.1%)6种变化轨迹模式。轨迹组整体以低水平轨迹组、中下水平轨迹组和中等水平轨迹组为主。(5)轨迹组特征分析结果发现低、中下水平轨迹组感染者的特征为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职业以农民和工人为主、入组治疗时身体状况较差、治疗期间依从性较差;波动组感染者的特征为年龄较小、文化程度较低、职业以农民工人为主、入组治疗时身体状况尚可、治疗期间依从性较差;中上、高水平轨迹组感染者的特征为年龄较小、文化程度较高、职业以服务行业人员和其他为主、入组治疗时身体状况较波动组好且治疗期间依从性较好。(6)最近病载持续抑制分析结果发现中下、中等、中上、波动和高水平组感染者最近病载持续抑制的可能要高于低水平组。中等、中上和高水平组感染者最近病载持续抑制的可能要高于波动组,而低和中下水平组的感染者最近病载持续抑制的可能要低于波动组。(7)在随访期间共有2514(6.2%)名感染者发生死亡,死亡率为0.960/100人年。中下、中等、中上、波动和高水平组感染者发生死亡的风险要小于低水平组;中等和中上水平组感染者发生死亡的风险低于波动组。结论:(1)本研究发现四川省2008~2016年新入组治疗的成人HIV/AIDS患者ART后,CD4细胞计数共有低、中下、中等、中上、波动和高水平6种变化轨迹模式,并甄别出了预后较差的低水平轨迹组和波动组的感染者。通过轨迹模型的拟合效果、特征分析及预后分析,均说明了6种变化轨迹模式的合理性。(2)本研究结果提示治疗随访人员对于基线CD4细胞计数较低、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的感染者须强化治疗依从性教育。对于基线CD4细胞计数较高或无症状的感染者仍不能放松警惕,以防随着ART时间延长波动组的感染者向低、中下水平轨迹组发展。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胆管扩张症(congenital biliary dilatation,CBD)患儿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合手术策略总结手术并发症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20年5月就诊并行腹腔镜根治术的228例CBD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手术并发症(胆瘘、胰瘘、胆肠吻合口瘘、腹腔出血、吻合口狭窄、胆管炎、腹腔感染、胸腔积液、胰腺炎、粘连性肠梗阻、切口疝
学位
互联网与移动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教育表现出新的特征:学校传统的面对面单向传输式学习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生长于数字地球上的学生的需求。混合式学习作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融合传统教学、在线学习优势,极大丰富课程内容,实现教学“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学习自主性。因此,本项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方法,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BL理论构建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
学位
我国耕地土壤受重金属污染严重,铬(Cr)是我国土壤风险管控的重金属之一。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土壤Cr含量高会增加水稻对Cr的吸收,引起稻米Cr污染风险增加。稻田的干湿交替会影响土壤中氧气的含量,促使铁、氮、硫等元素氧化还原循环的发生,并使土壤颗粒发生释放-聚集的过程,共同影响着Cr在土壤–水界面上的赋存形态,进而决定水稻中铬的累积量。虽然目前的影响因素已经逐步明确,但是对不同来源铬污染情境下
学位
铂族元素(PGE)包括Os、Ir、Ru、Rh、Pt、Pd六种金属元素,属战略矿产资源,主要赋存在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中。矿石中的PGE主要赋存于硫化物矿物内部、或是以铂族矿物(PGM)形式产出,但是,不同矿床中铂族元素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存在差异,造成其差异的原因及机制一直是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研究的主要关注问题之一。本研究选取我国金川和喀拉通克铜镍硫化物矿床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与南非Bushveld
学位
铁是生命所必需的重要微量营养元素。在高营养盐低叶绿素海域,海洋中可溶性铁浓度限制了浮游植物的新陈代谢和种群丰度,进而影响海洋初级生产力和全球碳循环。只有可溶性的铁能够被生物利用。然而,由于气溶胶中铁的可溶性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定量解释实际大气向海洋输入可溶性铁的浓度水平存在很大困难。颗粒物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与酸性气体(SO2、NOx、小分子有机酸等)发生大气化学反应,使铁的可溶性显著提升,因此不少学
学位
我国是世界蔗糖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食糖总产仅次于巴西和印度,其中92%以上为蔗糖。而甘蔗作为重要的糖料作物,普遍种植于我国台风频发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且台风易发期恰逢作物关键物候期,所以往往面临着台风灾害高风险的困境。传统意义上的作物种植信息以及风害灾情数据普遍来源于实地统计数据,该方式不仅耗时、成本高、且具有信息滞后性,而且无法在空间上体现作物种植信息及灾情信息分布。这将不利于农业生产和气象灾害
学位
台湾东部海岸山脉上新-更新世同造山盆地记录了北吕宋岛弧与欧亚板块之间的斜向碰撞过程。随着弧陆碰撞过程的持续进行,海岸山脉侧翼的同造山盆地保存来自火山弧和中央山脉的沉积物,这些沉积物记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台湾造山带弧陆碰撞的信息。目前关于该盆地的构造属性存在着两种绝然不同的认识,即“热”的弧前盆地和“冷”的碰撞盆地。一方面,从盆地背景、几何形态、构造、地层组成等多方面特征的综合分析该沉积盆地属于弧前盆
学位
听讲习惯不良是小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直接影响了小学生学业质量和身心健康水平。如何科学测量小学生的听讲习惯,进而予以有效的训练和干预,是实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通过自编小学生听讲习惯问卷,调查、探析小学生听讲习惯的水平和特点,并开展团体辅导干预实验,探析团辅辅导对提高小学生听讲习惯水平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研究主要包括了三个部分:研究一报告了《小学生听讲
学位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非手术椎体新发骨折的影响因素,指导临床开展有效预防措施。方法:自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2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进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收集术前与术后预计纳入的各项观察指标(年龄、骨密度T值、体重指数、术后患Cobb角、术前患椎高度压缩率、术后患椎高度恢复率、是否有骨水泥泄漏);定期随访12个月,根据术后
学位
研究背景与目的:利用分子传播网络技术,构建四川南部某市1型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1)分子传播网络,分析该市HIV-1分子传播网络结构特征,并结合现场调查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关键人群性网络,以探索该市HIV-1的流行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艾滋病精准防控,降低艾滋病新发感染率提供依据和支持。材料与方法:1.采集该地区2016-2020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