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评价语料库的英汉版小说态度意义比较研究--以《老人与海》为例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dakedi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末,由马丁(J.R.Martin)构建并完善的评价理论是对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意义研究的拓展,用于系统全面地研究语篇或说话人的所有评价性资源。评价系统分为态度、介入和极差三个子系统,其中态度子系统为核心。态度系统又包括情感、判断和鉴赏三个范畴。近年来,该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媒体、教育等不同类型的语篇研究。然而,基于评价系统的理论框架,以文学作品为分析语料,探讨英汉语评价资源及其翻译规律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更是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成果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在翻译实践的研究中,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归化与异化、严复的“信,达,雅”标准已成为一般准则,而德国的功能理论为翻译发展打开了新的视野。更多的学者在此理论基础上进行实用翻译研究,很少有研究者基于功能理论进行态度意义的翻译研究。
  本文综合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理论,以评价系统的态度系统为分析框架,以功能翻译论为准则,在英汉对应评价语料库中检索《老人与海》中的显性评价资源,并应用UAM Corpus Tool进行统计分析,对源语文本与译语文本中的态度范畴的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观察文本评价资源对等情况,总结态度范畴间可调整、可转换的规律,从而探讨源语和译语语篇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主题的表达及作品中人际意义的传递等方面存在的异同,为英汉翻译提供新的语言学视角。
  通过研究发现:(1)老人与海的源语文本中有1674个态度资源,译语文本中有1666个态度资源。其中判断资源中的才干和韧性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是鉴赏,最后是情感。(2)译语文本中的态度意义表达大体与源语文本的一致,少数译语文本会增加或删减态度意义亦或增加语势去修饰译语文本的态度资源。这并不会影响主题的呈现与人物的塑造。(3)源语文本与译语文本中态度范畴有可转换的规律,即才干可转换为韧性,反应可转换为情感中的幸福,估值可转换为情感中的不幸福,韧性可转化为意向。基于功能翻译理论,态度范畴的转换并不会影响在译语文本中的预期效果。(4)源语文本与译语文本间的态度意义转换有以下三个原因:译者的价值取向、目标读者的接受性和语言间的差异。
  本论文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评价理论对分析文学作品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此外,本研究验证了评价理论在系统分析源语文本和译语文本的评价意义对等情况方面的重要作用。评价意义的分析有助于鉴赏和加强对文学原著语篇的理解,为运用语言学理论解析文学作品主题、欣赏和翻译文学作品提供理论依据。再次,该研究说明了评价理论与翻译研究相结合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将评价视角引入翻译研究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遵循相关原则,提高译文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本研究的相关结论可为评价理论指导翻译实践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浪潮之下,世界经济文化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日趋激烈。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飞速发展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日益繁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成了最有影响力的因子,文化被视为国家“软实力”的核心组成要素,是国家综合国力评判的重要标准。纪录片作为一种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媒介,是综合性极高的视听文艺形式,其具有独特的语言符号系统是典型的多模态
学位
本文以胶州市铺集镇方言语音为研究对象,描写铺集方言的语音面貌,总结历史音韵,并就其中一些共时语音现象产生的原因结合历时演变进行探讨,最后将铺集方言与周边三县市的声韵调共时特点及儿化特征做了一定的对比分析,使我们对这一地区方言的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  全文分为五章:  第一章“绪论”:该部分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简要介绍铺集镇的人文地理、历史沿革、人口概况;第二,介绍铺集镇方言的概况以及研究现状;
学位
本文以模因论为理论框架,试图对社会新闻标题中网络流行语强势模因的表现形式、传播方式以及语用功能进行阐述与总结。论文主要以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中的社会新闻标题为语料来源,基于《咬文嚼字》出版的2018、2019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为研究对象从中选取100多个有代表性的社会新闻标题进行定性分析。网络流行语作为强势模因凭借自身强大的感染力可以增加社会新闻标题的吸引力,提高了大众的可接受度,有助于
隐喻是人类思维认知的高级工具。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促进了对隐喻的多维度研究,逐渐认识到二语习得领域中隐喻不可或缺的作用,并衍生出隐喻能力的概念。中高级汉语留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已经不再满足于日常的交流对话,而是希望能够更深入全面的了解中国社会以及文化。新闻文本是中国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不仅承载着汉语地道的表达方式,也囊括了丰富的现当代文化内容。然而正是由于新闻文本中大量存在的汉语隐喻表达式成为中高级留
学位
渭南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渭南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关中片东府小片。本文以渭南市临渭区话为调查对象,立足于动态语料事实,主要考察体貌范畴的句法结构和语用功能,对渭南方言的体貌标记作了深入细致的描写与分析,力求全面细致地整理出渭南方言的体貌系统。  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首先对渭南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以及渭南方言归属与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其次对汉语的体貌系统(体貌定义、现代汉语体貌研究、汉语
学位
人的有意识的行为都是在目的的指导下完成的,语言也不例外。在人类的日常交际中,常常会因为目的、利益、意志等的不同发生对抗,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关系,表现在语言上,即形成所谓的冲突性话语。《都挺好》是一部集中反映人际间目的矛盾冲突的电视剧,其中包含多样多次的冲突性语篇。本文试图以语用“目的原则”为基础,转写分析剧中的冲突性话语,对其中包含的目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对其中的引发与回应策略展开定量分析,同时对
学位
技术社会的发展有两种可能性:一是世界完全被技术掌控,异化成为社会常态;二是新的美好世界出现,社会和谐自由地向前发展。出于对第一种可能性的思虑,马尔库塞急切地寻找能够消除异化的方式,而对“否定”意义的研究成为其理论的起点,否定性的社会批判理论即是他初期的研究成果。从第二种可能出发,马尔库塞意识到改变社会不仅要消除异化,更重要的在于如何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建立自由世界。在马尔库塞看来,外在的暴力革命不能
学位
本文以《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字典》为参照系,用穷尽方法考证《西游记》中所出现的新词新义,共考证了新词88条,新义21条,填补了《西游记》词汇研究的薄弱环节,为研究明代词汇史提供了一些有价値的语料。全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简要地综述了《西游记》的内容和版本资料,介绍了《西游记》研究的概况,如《西游记》版本源流的研究、《西游记》方言研究、《西游记》词汇考释,等。  第二章是本文的重点,首先阐述了《
《西游记》为四大名着之一,取材于唐僧取经的故事。在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撰成,富有生活气息,是近代汉语研究的重要语料。后人对作品词汇的研究主要是个别词语的考释。本文的研究,以明刊《西游记》为语料,考释疑难词语,以期为名着精勘确释提供借鉴。  本文首次对明刊《西游记》的文献词汇进行了全面研究。结合《西游记》语言的特点,提出研究的方法;从《西游记》语料性质出发,举例论证了《西游记》词汇研究对古
学位
伊丽莎白·克莱格霍恩·盖斯凯尔(1810-1865)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慈善家和传记文学家,其工业小说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状况”。通过细读文本,本文将着重研究盖斯凯尔笔下的“英国状况”,并探究作者针对当时的英国社会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简要介绍了盖斯凯尔的生平和社会地位,并对盖斯凯尔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文献综述。第二章主要介绍“英国状况”一词的来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