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框架结构抗震可恢复性与一致倒塌概率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际地震灾害中,因抗震能力不足而导致的结构失效倒塌,是引起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对于地震中产生损伤但未倒塌的结构,在确定其抗震能力剩余情况的基础上,采取最优的修复措施和方案是减少经济损失的最有效方法。因此,在实际抗震设计中,除了需要满足结构在地震中不倒塌的基本要求之外,还应该确定结构在不发生倒塌的情况下其抗震能力还剩多少。这对于结构承受序列型地震和震后修复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通过控制结构的抗震能力衰减规律,针对重要性和使用功能不同的结构采取差异化的性能设计,也是对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另一种尝试。此外,我国现行的规范主要考虑了“一致的地震危险性”(即各设防烈度设计地震强度以50年超越概率10%为基准),将结构使用寿命期限内的地震不确定性融入结构的抗震能力评估体系中,可以实现对结构服役期间性能的宏观评价。针对以上思考,本文做了如下工作:(1)在结构损伤演化规律基础上,定义了结构剩余抗震能力比、结构抗震能力比曲线以及整体和局部抗震可恢复性指标。参考结构损伤性能设计,以结构的重要性和使用功能为依据,确定了结构抗震可恢复性的性能等级,并以整体和局部可恢复性的双重控制原则实现对抗震可恢复性性能目标的控制。结合结构易损性分析,确定了对应于“三水准”设防的结构大震下剩余抗震能力比期望值的计算方法和对应的限值。通过8层框架算例结构验证了结构抗震可恢复性指标的可行性,并与抗震规范中建议的以最大层间位移角为指标的性能分等作对比,证明了结构抗震可恢复性评估的合理性。(2)以结构抗震可恢复性指标R和结构倒塌安全储备系数CMR为例,阐述了结构相对抗震能力和绝对抗震能力的概念,并证明了结构抗震可恢复性指标R和CMR的定性关系。以结构整体和局部抗震可恢复性指标为核心,初步建立了基于结构可恢复性的抗震设计思想框架,并提出了提高结构抗震可恢复性的思路和方法。算例在原8层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分别采用隔震和粘滞阻尼器两种不同的可恢复性构件加固,隔震结构和阻尼器结构的整体抗震可恢复性指标较原结构分别提高了13.02%和10.66%。其提升效果主要体现在损伤发展中后期Ds2~Ds4阶段。(3)参考众多学者的研究,建议了50年超越概率0.5%的特大震强度。并采用提高一度设防标准的方式,确定了甲类建筑在特大震下的倒塌概率限值为1%。结合我国新颁布实施的结构抗倒塌规范,提出适用于我国的甲乙丙设防类别建筑一致倒塌概率限值分别为50年倒塌概率0.03%、0.1%和0.5%,并以此限值为依据实现对各设防烈度的大震强度修正。将“一致倒塌”和“抗震可恢复性”的思想结合,提出了结构设计使用期内(50年)结构剩余抗震能力比的期望值,该值宏观的评估了结构服役期间的抗震性能。以原框架结构、隔震结构和设置阻尼器的结构为例,计算分析表明,三类结构均满足一致倒塌限值的要求,且结构的抗震可恢复性等级越高,结构的50年倒塌概率越低,50年剩余抗震能力比越接近于1。
其他文献
集中式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在改善水环境质量方面一直起着主导性作用,但集中式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存在投资及运行成本高昂等缺欠。近些年,中国在大规模进行集中式城镇污水系统建设,但中国水环境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明显改善,水环境污染及水问题层出不穷,可见,中国的水环境问题并不是仅靠集中式城镇污水系统所能解决的。在今天的中国,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及小规模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逐渐受到人们关注,目前适于小规模生活污水处理的高效低
由于主要受力的肢杆远离截面形心轴,钢管混凝土格构式构件具有较大的截面惯性矩,与同等条件下的钢管混凝土单肢构件相比,其自重更轻、轴向稳定性更好、抗弯刚度更大。在实际
本文首先叙述了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加固研究的现状,并对各种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做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叙述了钢筋混凝土短柱的受力特点及其抗震研究现状。在结构设计中,
传感器优化布置是结构健康监测中的首要环节,如何在给定传感器数量的情况下,优化传感器的位置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群智能优化算法具有较强的全局寻优能力,可为优化准则寻找全
20世纪以来随着全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出现了很多问题如越来越拥挤的交通、不断减少的城市绿化面积和建筑空间拥挤等问题也随之出现。大型地下空间的
缆索承重结构中对拉索索力进行测试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内容。频率法测试索力以其经济、实用而被广泛应用于从施工控制到成桥维护的各个阶段。但实际工程中由于受拉索的垂度、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在节约土地资源、调节城市土地使用结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国防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这样说,没有城市地下
中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在我国城市桥梁和跨越峡谷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其造型和当地风貌美丽交融,往往成为城市或峡谷的一道风景。论文以正在施工的浙江湖州奚家庄大桥(提篮拱肋
混凝土结构至今已有190年的发展历史,高强混凝土的大规模应用也有三、四十年的时间,可是超高强混凝土的应用才刚刚起步。究其原因,超高强混凝土的脆性大、延性差,极大的限制
随着客运高速化和货运重载化的发展,铁路运输在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轨道结构作为铁路运输的基础,在列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往往会出现扣件失效、轨枕吊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