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设计的STEM+C教学培养小学生计算思维的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jingmon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思维是当前高度信息化智慧时代的重要技能,是K12学习者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之一。当前,各发达国家相继把计算思维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核心,探索从小学阶段培养计算思维的理论框架和创新课程。我国自2018年1月正式将计算思维作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开始重视对计算思维的培养,并逐步向基础教育移步。随着计算思维培养的逐步推进,伴随教学改革的稳健步伐,我国小学传统的单学科教学知识融合不充分、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现状已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下融合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等复合能力的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计算思维一般通过信息技术课得以培养,传统的以计算机应用学习为主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忽略真实生活情境,不重视技术与其他学科内容的融合,计算思维因而失去其解决复杂问题的内核价值。因此,本研究的核心在于探究一种融合多学科知识、重视真实生活情境的培养小学生的复合型计算思维能力的教学框架与模型。本研究围绕三个具体问题开展理论与实证研究,即,一是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思维,探究培养小学生计算思维的理论框架与教学模型;二是如何多元测评小学生的计算思维;三是培养小学生计算思维的效果如何,如何改进和最优化教学。为回答上述问题,本研究主要采用教育设计研究(EDR)范式,运用质性与量性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法,试图回答以下问题:(1)回答“如何构建培养计算思维的理论框架与教学模型”的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围绕计算思维的理论,包括计算思维的多元定义、系统测评以及培养模型,还围绕多元的基于设计的学习(DBL)模型、STEM+C教育理论以及教学设计框架等开展分析,论证建构基于设计的STEM+C的理论框架与教学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同时结合小学开展计算思维培养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其必要性。基于设计的STEM+C教学框架旨在解决四个核心问题,一是“教学内容是什么”,二是“教师怎么教”,三是“学生怎么学”,四是“学习的结果如何”。理论框架通过环的形式展示,包含四层:第一层为内容层,对应STEM+C学科内容,即学科教学内容为融合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与计算的跨学科知识;第二层为教学层,即教师如何开展教学,研究采用APT教学框架,考虑多元教学法与策略(P)、技术手段与脚手架(T)以及评价与交互方式(A);第三层是学生如何开展学习,采用基于设计的学习流程——C5流程;第四层是学习的结果如何。同时,通过对基于设计的STEM+C理论框架进行迭代完善,进一步探讨了培养计算思维的最优化设计。基于设计的STEM+C教学模型雏形是以基于设计的学习(DBL)为基础,融合计算思维实践的新兴教学模型。三轮迭代中对C5学习流程中的APT要素作为迭代完善的核心,通过社会交互与多元评价(A)、多元教学策略与教学法(P)、多元技术手段与脚手架(T)进行迭代完善,从而优化教学。(2)回答“如何评价计算思维”的问题。探究测评计算思维的多维度工具,从而开展能力与技能、认知以及情感的计算思维多元测评工作。计算思维技能采用计算思维测试(CTt),测评学生的编程计算思维技能;采用Bebras测试,测评学生的一般性的计算思维技能;能力上采用自陈式计算思维量表(CTS)了解学习者自我感知的计算思维能力;计算思维认知结合质性研究方式,采用访谈、焦点小组等质性方法收集数据。情感则通过参与度与自我效能感问卷测评。研究采用经验取样法进行数据收集测评,对学习者在不同情境下的自我感知计算思维能力以及情感维度进行及时的密集型追踪,从而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与有效性。同时,利用个案研究更深入了解学习者计算思维能力与相关情感维度。(3)回答“如何最优化计算思维的教学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的问题。研究结合STEM+C学科内容进行课程设计与开发实践,利用教育设计研究方法(EDR)迭代改进教学。研究经过三轮迭代优化,以基于设计的学习为基本学习步骤,优化部分有:增加项目式学习,通过提供学习者项目书支架,帮助学生将整个过程逻辑清晰的串联。在第一个阶段“情境鉴定”,教师鼓励科学探究,设置基于证据的学习问题支架,帮助学习者对问题进行更精准的分解与抽象,还增加了对问题的概括与评估。在设计阶段,对协作学习的角色、协作任务提供更清晰的任务支架,同时教师加强对学生协作设计中STEM+C知识的强化,帮助学习者进一步将STEM+C知识与产品功能、工程设计原理深度联结。在原型制作阶段与迭代完善阶段,针对调试部分,增加了尝试错误与排除错误的试错法,并提供试错支架。在演示阶段,增设了基于量规的评价,确保教师评价、学习者评价过程中深度交互。(4)探究基于设计的STEM+C教学的实施状况与推广效果。在此过程中,利用经验取样法量性研究法结合访谈法、个案研究法等质性研究法深度探究基于设计的STEM+C教学的效果以及改进策略。结论有:一是基于设计的STEM+C教学在自然课堂情境下显著促进学习者的计算思维编程技能与一般性技能,显著促进计算思维能力、参与度与自我效能感。二是利用经验取样法,基于设计的STEM+C学习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波动,①在设计初期有较大幅度降低,源自于学习者刚开始进行复杂设计的合作,关系具有一定的陌生性,容易产生矛盾冲突,降低效率,伴随教师的积极干预,学习者在后期开始大幅度提升。②虽然在设计与设计演示阶段有一定的回落,但在创造原型阶段迅速回升并在作品交流演示阶段达到最高。三是基于设计的STEM+C教学可帮助小学生缩短在性别上的差距,一开始女生的计算思维显著低于男生,经过学习男生与女生的计算思维基本达到一致。同时,该教学法可帮助缩小学生在初始能力上的差距,学困生得到显著提升,最终基本与学优生持平。四是协作学习在基于设计的STEM+C学习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良好的协作是培养计算思维的保障。因此,教师对协作的干预极其重要,提前进行协作技巧的培训、观察小组协作冲突、及时进行协作干预、提供合适的协作与认知支架对开展协作问题解决学习极其重要。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跨学科领域下计算思维培养的教学与学习理论,构建基于设计的STEM+C教学框架与模型,丰富了信息化环境下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学与学习理论,提供信息化环境下基础教育领域的案例;二是利用经验取样法,精准探究学习者在培养计算思维过程中的波动,并提出干预措施,丰富该研究方法在计算思维以及STEM领域的应用;三是本研究开展基于设计的STEM+C实证研究,探究学习者的计算思维的实施效果,并重点关注性别差异与初始能力对计算思维培养的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三伏贴治疗女性寒湿痹阻型膝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单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的亚组分析,将82例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取两侧内膝眼、犊鼻、足三里6穴共贴敷10次,每4 d贴1次,每次30 min~1 h。选取其中71例女性患者的数据进行亚组分析,对比两组女性患者贴敷治疗前后及治疗后6个月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年龄均衡且治疗前血沉可比,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
教育公平是教育政策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政策价值追求,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在多元文化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澳大利亚各级政府出台了诸多特殊性与优惠性兼具的原住民教育政策,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之下,原住民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论文以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的澳大利亚原住民教育政策为考察对象,以各时期原住民教育所面对的冲突以及政策的协调应对为研究主线梳理原住民教育政策的历史演变,结合当下原住民各级各类
本研究采用实验法考察了基于种族身份和宗教身份的民族宗教隐性偏见。这些偏见影响了人们的社会身份,不宽容倾向与政治偏好。本研究还探讨了宗教信仰和种族在社会身份建构中的作用。此外,研究人员通过构建中介模型考察了政治偏好中的民族宗教外显-内隐偏向的联系。一共分为四个研究。第一项研究使用了 IAT范式,共有225名被试(女性占62.7%;平均年龄为23.84);第二项研究探究了内隐-外显民族宗教偏见的影响,
肿瘤免疫治疗,尤其是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作为现代抗肿瘤的最新型疗法而备受关注.本文在第二、三、四章中研究了一类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anti-PD-1的肿瘤免疫模型.首先,当不加治疗时,对肿瘤分别具有指数型和logistic型增长率的肿瘤免疫相互作用模型,我们研究了系统的全局动力学.其次,我们考查了时滞因素对logistic型肿瘤免疫模型的影响,证明了模型会产生Hopf分支,也即,时滞会导致肿
发展公民科学素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与规划未来教育的重要议题,是各国进行教育改革与探索的核心内容。理解科学本质作为发展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科学教育领域得到重视,而基础教育阶段作为学生发展科学素养的重要时期,应通过科学课程与教学的实施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本质。我国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科学本质理解情况的研究不多见,尤其是小学阶段,鲜有研究能够展现我国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理解的具体情况和表现特征。本研究在
蓝藻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原核放氧光合生物,广泛分布于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对全球初级生产力和生物固氮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光合作用需要太阳光提供能量,因此蓝藻不可避免地暴露于地球表面的紫外辐射。在长期生命进化历程中,蓝藻已进化出应对紫外辐射的适应性机制,例如产生类孢菌素氨基酸(Mycosporine-like amino acids,MAAs)作为抗紫外物质等。MAAs是一类无色的水溶性紫外吸收小分子物质
有关脑科学的探索已经在许多领域中展开,目前研究的比较成熟的是神经元动力学,它利用数学模型、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来研究生物学上神经元和神经系统中真实的生物物理模型。神经元电活动和信息处理在神经系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不同的神经元放电模式代表着不同编码意义和生物功能。在耦合的神经网络中,神经系统受高频刺激影响所引起的振动共振、触发同步以及弱电信号的传播等现象,都与大脑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电磁场
在自然界中,离子通道作为一种“智能”门控来实现特定目标分子和离子的选择性运输,因而在维持正常的生理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生物通道一般较为脆弱,且仅仅在脂质膜中发挥作用,因而很难直接将其运用到人工系统中。与生物通道相比,固态纳米通道不仅具有生物通道的性质,且其物理性质稳定和表面化学易于修饰,如纳米孔道的形状及孔径具有较好的可控性、稳定性,纳米孔道内壁修饰多样性等,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在
Ds+→KS0K-π+π+作为Cabibbo允许的衰变过程,具有分支比大,本底污染少的特点,因而在Ds测量中常被用作标记过程。CLEO-c实验组分别于2008年和2013年用4.17 GeV质心能量处所采集到积分亮度为298和586 pb-1大小的数据样本两次报告了该过程的分支比,其结果受限于统计量少,中间过程不明确导致探测效率不精准。可见,用振幅分析的方式研究Ds+KS0K-π+π+衰变的内部结
图的谱理论是图论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其核心是通过相关图矩阵的代数性质刻画图自身的结构特征,研究图的结构参数与图谱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主要研究混图的谱参数(包括H-秩、Hermitian能量、特征多项式等),结构参数及其相关问题.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在第二章中,我们首先利用混图的秩与子图结构的关系,确定给定最大度数条件下n阶混图的零度的上确界,以及达到上界的极图结构.其次,考虑混图DG的H-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