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在推动经济增长、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走创新型国家之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为了推动经济增长、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的重要论断。
创新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卡尔·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深入分析,最早认识到了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与竞争的重要推动力,并提出科学是生产力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因素。约瑟夫·A·熊彼特第一次提出“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的创新概念。此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创新理论不断丰富,逐步由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扩展到知识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型城市等诸多方面,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受到了各国的高度关注。
城市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集聚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人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是区域经济中最活跃的部分。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城市经济持续增长的能力,与国家整体竞争力水平息息相关。城市核心竞争力可以看作是一座城市所特有的、难以被模仿与复制的、有条件聚集更多生产要素、实现更优化的资源配置、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一种综合能力和素质,是一种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动态存在。这种能力和素质,可以是基于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基础上的,但持久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源自一个城市的内生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由此形成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特色高端产业集群,产生较大的资源集聚和市场效应。
纵观世界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一个城市在经历了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阶段后,往往面临比较优势逐渐弱化,经济增长乏力,核心竞争力不足的局面。此时,自主创新必将同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使城市的主导产业逐步向高加工度、精细加工为主过渡,经济增长方式向依靠科技进步为主导的集约增长转型。无论是作为欧洲创意中心的伦敦、亚洲活力城市东京、信息时代创新城市典范的波士顿,还是作为国内自主创新范例城市的深圳、山东半岛创新龙头城市青岛,莫不如此。
威海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重要城市和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节点城市,建市初期,靠发挥比较优势,发展“一工两水”(乡镇工业、水产和水果),实现了快速起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开始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区位、环境、海洋等资源优势上,先后成功打响了“开放、生态、海洋”三张牌。面对比较优势弱化带来的挑战,威海市在“科教兴威”和“人才强威”战略的引导下,积极探索自主创新之路,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政、企、才、联、金”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初步构形成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技术创新支撑能力得到加强。
但与邻近的青岛、烟台两市相比,威海市无论是自主创新投入、自主创新成果的数量和层次还是自主创新的支撑等,都存在较大差距。借鉴国内外创新城市发展的成功经验,在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战略机遇关口,威海市只要确立正确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就完全有可能克服设市时间晚、国家科技投入少、创新要素资源匮乏的先天不足而后来居上,在山东省乃至环黄渤海地区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而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围绕集聚创新人才、创新政策、创新投入、创新载体等创新要素,从建设高层次人才聚集区、产学研结合密集区、科技成果转化汇集区三个方面做文章,通过支持驻威高校发展、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搞好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嫁接与改造等途径,最大限度地提升威海的核心竞争力,使其在新一轮发展中能够抢占先机,争取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