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温和施氮对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主要树种外生菌根及菌根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ght5454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暖和大气N沉降是近十几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据估计,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将上升约1.4~5.8℃。大气中含N物质浓度也在迅速增加,并不断向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沉降,且这种趋势在未来几十年内还将持续下去。全球气候变暖和氮沉降给陆地生态系统的地上、地下生物学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带来巨大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以川西亚高山针叶林的两个重要树种云杉和冷杉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红外辐射器模拟增温和人为施加NH4NO3模拟氮沉降的方法,从外生菌根形成特征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尤其是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等方面探讨增温和施氮对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外生菌根的影响。本实验为室外控制实验,包括四个处理:(1)不增温+不施氮(U);(2)不增温+施氮(UF);(3)增温+不施氮(WU);(4)增温+施氮(WF)。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在本研究中,增温三年,红外加热器提高了月均空气温度,增温样地月平均空气温度为12.17℃,比对照(10.34℃)提高了1.83℃。增温导致不同土层温度增加,且表层土增温幅度较5cm土层大,冬春两季的增温幅度大于夏秋季节。增温样地空气相对湿度较对照样地降低了9.16%,冬春季节空气相对湿度降低幅度(11.200%)大于夏秋季节(9.455%)。   亚高山针叶林关键树种云杉和岷江冷杉均具有典型外生菌根结构,依据根系生长发育特性,1级和2级根系为主要侵染部位。增温和施氮都对两树种侵染率产生了显著影响并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自然状况下,云杉冷杉1、2级根侵染率在夏季升高,冬春季降低;增温导致云杉、冷杉1级根春季升高,夏季降低。生长季初期,增温使云杉1级根侵染率分别增加44.1%,冷杉增加12.09%。增温和施氮的交互作用显著增加了两树种1级根侵染率;进入生长季,施氮较增温对云杉1级根侵染率影响更为明显(P<0.05),施氮条件下云杉1级外生菌根侵染率上升32.8%;生长季末期,增温使云杉1级外生菌根侵染率与对照相比升高了30.7%。而随季节变化,增温与施氮对2级根侵染率的影响与1级根不同;生长季初期,施氮使冷杉2级根侵染率显著增加3.75倍,增温对冷杉2级根侵染率影响无显著性;进入生长季,两树种对处理响应表现明显不同,各处理下云杉2级外生菌根侵染率上升,而冷杉2级外生菌根侵染率下降。   增温、施氮均使土壤微生物群落生物量和结构发生改变,细菌、放线菌生物量提高,真菌生物量降低,因此细菌/真菌比例显著提高。细菌群落内G+/G-比例也发生改变,施加处理使得细菌群落朝G-的方向发展;二者的联合作用效应相似,并对真菌生物量影响更为显著。   增温和施氮改变了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增温和施氮均导致外生菌根真菌生物量降低,与对照相比,增温处理使外生菌根真菌生物量降低76.56%,施氮及两者联合处理下的外生菌根真菌生物量变化无显著性;施氮和增温导致菌根真菌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增加,说明施加处理提高了外生菌根真菌的多样性;单独增温条件下外生菌根真菌群落优势度指数较单独施氮条件下高,说明与施氮相比,增温更有利于外生菌根真菌优势菌群的生长,而施氮更有利于增加菌群种类;增温和施氮联合处理较单一因子处理在更大程度上增加了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表现在Shannon-Wiener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最大。   总之,增温和施氮对亚高山针叶林两个主要树种外生菌根形成的影响与季节及不同根级有密切联系。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外生菌根真菌生物量及多样性受增温和施氮影响显著,增温和施氮导致土壤细菌生物量增加,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增加,二者的联合处理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
其他文献
森林不仅为人类提供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必需品,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效益,对森林资源动态变化进行研究,一方面能掌握森林资源变化的规律,更好的为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提供支持和
本文主要针对具有复杂特性的非线性电子器件无法建立模型或模型复杂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分段建模方法,并对BP神经网络结构优化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首先介绍了现有的
过去几十年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于它具有可靠性高、灵活性强、成本低廉等特点,从而逐渐在各个领域代替了传统的模拟信号处理方式。但
杂谷脑干旱河谷位于我国西南横断山区东北部,认识其温度和降水的历史变化特点,对阐释横断山区北段干旱河谷环境与植被演替变化,探讨全球气候变化的效应,指导干旱河谷植被保育管理
类黄酮是植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类天然多酚类化合物,是植物为适应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类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吸引昆虫传粉、花粉管伸长、抵抗紫外
摘要:初中英语课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的语言交际打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重视英语课外活动的强大作用,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语言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恰恰是实现这一目标和任务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英语;课外活动;意义  中图分
樊子阳,1969年生。结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青年书法家硕士研究生课程班。中国书法家协会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南省书协草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二等奖,全国第三、四届正书大展全国奖,全国翁同和书法奖提名奖,全国第二届扇面书法大展铜奖,全国首届大宇书法展二等奖,全国第二届草书大展三等奖,纪念建党85周年全国书法大展一
本研究通过对B型烟粉虱(Bemisiatabaci)进行石蜡切片探索其消化道的组织结构,以及研究B型烟粉虱体内的重要解毒酶系——羧酸酯酶与寄主植物的关系,旨在为进一步阐明烟粉虱消化
宽带隙(WBG)半导体材料ZnO具有禁带宽、激子能量大、高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等特点,使得目前高质量ZnO材料和器件的制备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之一。ZnO在气体传感器、太阳能电
氯嘧磺隆在东北地区大豆田中应用广泛,虽然其具有低毒性、低成本、高活性、高安全性等优点,但是其在土壤中残留时间较长,可对土壤微生物产生药害,并影响土壤氮素循环。本实验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