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使得生产力获得巨大的解放,物质产品愈加丰富,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与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相伴随的还有道德现状的恶化,逐利与德性的矛盾亦在加剧,造成人们普遍的精神危机和情感危机,社会道德风尚也受到巨大影响。解决利与德之间的矛盾冲突,重建中国公民道德体系与道德精神成为当务之急。西方学者亚当·斯密的同情伦理思想为我们解决当代道德危机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亚当·斯密以公民的幸福生活为目标,把增强人们的责任感和同情心提到了重要地位,改革道德风尚,协调“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矛盾,试图让单向性的经济人回归自我,使人成为完整的人。本文主要是从四个方面对亚当·斯密的同情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第一部分是引言,通过明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及对国内外研究亚当·斯密同情理论相关成果与资料的解析与梳理,引出对亚当·斯密同情思想理论与实践价值的思考。第二部分是亚当·斯密同情理论产生的背景。亚当·斯密所处的十八世纪正是英国自由经济向垄断经济过渡的时期,斯密敏锐地洞察了金钱至上的商品社会给人们带来物质利益的同时,“经济人”利己心的无限膨胀导致人们道德情操的败坏,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的逆向运行使得不和谐的局面愈演愈烈,这样的时代背景促使斯密进行更深入的伦理思考。斯密的家庭为他接受良好的教育与培养高尚的道德人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他是在吸收同时代前辈思想家理论精华的基础上加上个人的禀赋才得以完成的。第三部分是亚当·斯密同情理论的内容解析。对同情的涵义、发生机制以及同情的本质和功能做了深入剖析,同情不仅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情感换位能力机制,而且是体现人与大之间平等自由权利的客观社会伦理关系。在情感共鸣基础上对同情预期的相互一致性是形成道德判断的基础,斯密以同感为基石,以合宜为标准构建了严密的道德哲学体系。第四部分是对亚当·斯密同情理论的价值评析。亚当·斯密同情理论在肯定理性和情感共同作用于道德的同时,着重强调了以心理分析情感机制来建构伦理秩序,对调整和稳定当时英国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斯密的同情理论偏重其主观性忽视了经济基础对道德情感的影响以及制度建设对道德的巨大作用。我们要吸收斯密理论的精华充分发挥其对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