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Ureteral endometriosis UE)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为临床医师对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运城医院及太原市中心医院2015年6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妇科及泌尿外科的病例。通过电子病历系统用病例检索的方式检索出以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巧克力样囊肿及深部浸润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主要诊断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86例。通过阅读病史资料、辅助检查、手术记录及病理诊断检出UE患者28例。收集UE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病史(临床表现、发病时间、既往治疗史及盆腔手术史)、实验室检查(糖类抗原CA125、血肌酐值)、影像学检查(妇科超声、泌尿系超声、盆腔MRI、盆腔CT、静脉肾盂造影IVP、肾图)、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手术探查情况)及随访情况(术后病理结果、临床表现、术后治疗、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综合上述资料回顾性分析UE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28例UE患者占同期总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T)患者的3.1%(28/886),平均年龄为36.5岁(范围:17~52岁)。从出现临床症状到就诊平均花费时间为17.8个月。21例(75.0%)患者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以痛经(40%)为主要临床表现,7例(25.0%)无临床表现,所有患者中均无周期性血尿及镜下血尿表现。3例患者在就诊前因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行药物保守治疗,其中1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4年后继发UE出现肾积水。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合并轻度肾积水,放置输尿管支架缓解肾积水的同时给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 RH-a)治疗6月,复查泌尿系超声发现肾积水进一步加重,且其中1例由轻度肾积水进展为无功能肾。所有患者就诊时已有13例(46.4%)患者出现肾积水,其中4例(14.3%)患肾已无功能。28例患者均在妇科医师与泌尿外科医师联合下行腹腔镜手术,UE手术方式在彻底切除输尿管周围内异病灶的基础上行输尿管粘连松解术22例(78%)、输尿管节段性切除端端吻合术及输尿管节段性切除膀胱再植术各1例(3.6%)、肾及输尿管切除术4例(14.3%)。28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均符合UE,其中外生型UE 26例(92.9%),内生型UE 2例(7.1%)。28例患者中,3例患者在彻底切除内膜异位病灶的基础上行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术后无药物治疗。19例患者术后1周内开始给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 RH-a)治疗,应用时间范围3~6个月,5例术后1周内应用孕三烯酮,应用时间范围3~6个月,1例患者因近期有生育要求,未行药物治疗,术后18个月成功自然妊娠。所有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0.9个月(范围5~72个月),患者疼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其中有2例痛经完全缓解,1例腰痛完全缓解,2例患者术后性交痛完全缓解,1例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降至正常。9例患者术后肾积水情况均有所缓解,其中1例重度肾功能损伤患者在完全解除输尿管狭窄的基础上放置输尿管支架,术后半年取出输尿管支架并复查肾图,肾小球滤过率无明显变化,目前仍在随访中。4例患肾切除术患者,术后随访健侧肾功能正常。9例放置输尿管支架的患者在术后2~6月之间取出输尿管支架,随访至今无输尿管瘘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随访至今无输尿管再狭窄。结论:输尿管内异症发病少见,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尤其是泌尿外科医师初次接诊生育期女性患者合并肾积水表现,在除外泌尿系统相关疾病的基础上应明确是否为UE引起的肾积水。对于长期给予药物保守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临床症状缓解的同时临床医师应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必要时行泌尿系超声检查判断有无输尿管受累,避免延误诊断导致肾功能丧失。UE一经诊断应积极治疗,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且治疗过程中会使肾功能损伤进一步加重,手术是治疗UE的首要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累及输尿管,无论是否导致输尿管狭窄引起肾积水,一经发现均应彻底切除输尿管异位病灶或切除狭窄段输尿管来解除泌尿系统梗阻,避免肾功能进一步恶化。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术前肾功能评估、术中探查及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治疗。对于无肾积水或轻度肾积水的UE患者在彻底切除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基础上行输尿管粘连松解术。对于术前检查患肾无功能并伴有泌尿系统症状的患者,应行患肾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