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城市滨水空间建成环境与自然基底断裂,水与城关系对立排斥,滨水不见水等问题突出。目前针对街区角度的城市设计研究较多,缺乏从建设状况切入的城市滨水空间评价研究。因此,本文从滨水空间建设状况切入,建构了基于建设状况的滨水空间的评价方法,即通过滨水空间各项建设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各类用地数量与空间的关系分析,主要空间结构要素实现程度分析,将该评价方法应用在长沙湘江滨水空间评价上。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本文以长沙市湘江两岸城市滨水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问卷资料调查、实地调研、专家访谈等调查方法,分析长沙湘江两岸滨水空间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确立了基于建设状况的长沙湘江滨水空间评价方法,在应用于长沙湘江滨水空间建设状况的评价,应用结果真正可信并与现实相符。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对后续滨水空间建设的可能性影响,为城市管理和规划决策部门提供有益建议。(2)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确立从自然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人工物质环境等三方面综合评价。选取河岸特征、滨水绿化、滨水用地、建筑空间、道路交通、环境设施等10大类27项指标因子进行评价,运用社会调查统计方法和专家打分对滨水空间各评价要素进行模糊综合评判,运算出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0.2365,0.2261,0.2436,0.1852,0.1089。通过分析滨水空间结构要素的实现程度,梳理滨水区所有建设成果的空间结构关系,确定规划建设状况与目标相一致的评价机制。(3)通过对长沙湘江滨水空间规划建设状况调研数据统计分析,梳理出当前长沙湘江滨水空间发展存在的问题,表现在用地平衡与建筑空间分布合理性、建筑集群与公共交通的匹配度、建筑空间形态管理等方面,对各类用地在数量、空间上的关系,主要空间结构要素的实现程度和建设状况进行关联性分析。提出了基于建设状况的长沙湘江滨水空间的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