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无人车编队与路径规划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lq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无人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无人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单个无人车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进行救援、包围、协同搬运、区域搜索等任务需求时则无法满足。因此,多无人车协同便进入人们的视野,逐渐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多无人车协同工作的两个关键问题就是编队和路径规划,如何能使无人车快速的形成编队并且各种队形在需要的时候能够灵活的变换以及在编队状态下如何能够高效的进行路径规划并躲避障碍物是能否完成任务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针对多无人车按照理想轨迹进行搜救任务的编队和路径规划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介绍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及几种无人车常见的模型并建立无人车个体的运动学模型,对比分析几种编队和路径规划方法的优势和劣势。其次,对无人车编队系统进行设计。本文选取全向轮式无人车结合领航跟随法的编队方法,设计本文所应用的无人车编队策略,并建立领航跟随法的编队模型。在上述基础之上,对距离-距离和距离-角度两种领航跟随编队方法进行设计并利用Matlab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分析,验证领航跟随编队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然后,对整个编队系统的路径规划功能进行设计与优化。结合编队策略选择路径规划方法,搭建基于DWA算法的编队路径规划框架,针对传统DWA算法中在编队避障完成后无法快速回归理想编队轨迹的问题进行优化使其能够更好的在复杂环境下编队进行任务。在无人车编队系统中引入改进动态窗口局部路径规划作为二级控制,当编队系统遇到障碍物时整个系统切换到避障模式,当避障完成后则恢复至编队模型从而实现对整个编队系统的分层合理控制,使得编队系统在有无障碍时都能很好的实现编队和路径规划。对上述算法及改进算法进行仿真分析,验证改进算法在编队系统中的可行性和避障时的有效性。最后,对系统编队和路径规划进行实验验证。结合上述设计的编队策略和路径规划方法,以ROS为仿真实验软件平台,Robomaster AI为硬件实验平台。针对无障碍、有障碍等搜救任务中可能遇到的复杂环境进行编队形成、编队保持、队形变换、编队避障的仿真实验和实车实验,验证编队与路径规划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以后无人车在复杂的搜救场景中进行编队执行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车身零部件复杂曲面模型的建立过程充满了挑战,在模型建立完成后,几何与设计参数发生变更后的稳定性不足,则成为另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代价就是浩繁的手工过程。基于二次开发的自动化程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效率问题,但在能力和适用性上又显著低于手工过程。汽车行业的竞争前所未有的激烈,车身设计开发周期一再缩短,上述问题已经成为车身开发效率提升过程中的最主要障碍,亟待解决。复杂性、多样性、不确定
材料的失效损伤和结构的破坏等问题是汽车工业界面对的重要难题之一。有限元方法(FEM)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理论,要求位移场连续,难以处理非连续性问题。等几何分析(IGA)实现了CAD与CAE的统一,具有几何精确、精度高、收敛快等优点。由于等几何分析也是基于连续介质力学,同样不能有效解决裂纹扩展问题。扩展有限元(XFEM)和扩展等几何(XIGA)方法通过在传统有限元和等几何分析的逼近函数中加入附加函数来描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国制造业迎来了全新的产业升级,其中工业机器人取代人工是制造业转型的关键一步。但在机器人加工过程中仍主要采用传统繁琐的人工示教确定机器人的位置和姿态,而使用视觉系统识别机器人的加工位置和姿态是突破人工示教无法处理的复杂加工路径及工具姿态的有效途径。为此,本文直接基于机器人视觉测量获取的点云数据,解决机器人焊接轨迹识别和磨削工具姿态规划两个工程问题,其中机器人焊接轨迹识别的任务是
在《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之下,3D打印作为目前研究热点之一,尤其是FDM打印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零件成型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负泊松比蜂窝因其吸能性强、抗冲击、抗震等优点,在汽车及其他领域有较多的应用,但其变形具有单向不可恢复性,不可反复利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重点研究负泊松比蜂窝的压缩性能,并对结构进行改进以实现吸能抗冲击以及回弹自锁可控的目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拉伸试验测试研究了e-
为了解决汽车普及带来的道路拥堵、交通事故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成为了重要发展趋势。分布式驱动作为电动汽车主流驱动形式之一,具备优良性能,并且与汽车智能化系统有良好的兼容性。目前智能汽车运动控制的研究多集中于常规工况的控制器设计,而在极限、复杂工况下的控制性能仍有待提高。因此,本文对分布式驱动智能电动汽车在极限工况下的运动控制展开研究。首先设计了轨迹跟踪控制器,并利用四轮独立驱动的优
国内人均可支配收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不断提高,汽车作为便捷的交通工具也走进了千家万户,在我国汽车保有量连年攀升的同时也导致了道路交通事故频发,使得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缓冲吸能性能优异的材料和结构在汽车防撞设计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其中包括泡沫材料及其夹芯结构。复合金属泡沫因其吸能多和设计性强而备受研究者青睐。本文采用细观与宏观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对复合金属泡沫及其夹芯结构进行弯
四轮独立线控电动车凭借着拥有高自由度、灵活性、稳定性和易结合智能控制方法等优点,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虽然其有诸多优点,但由于驱动电机会因绝缘不良、绕组阻值变化等原因引起端电压发生变化以及线控系统可靠性不如机械结构的原因,这将会增加执行器发生故障的概率。因此,本文针对四轮独立线控电动车单个轮毂电机和异侧双轮毂电机丧失部分或全部驱动能力的故障,进行了容错控制策略的研究,以保证车辆发生故障时行驶的稳定性
经典连续介质力学模型在求解不连续问题时,由于构成偏微分方程的空间导数在裂纹尖端或沿裂纹表面不存在,无法有效模拟裂纹的自然萌生和动态扩展过程。基于非局部思想建立的近场动力学(Peridynamic,简称PD)模型采用积分形式的运动方程来描述物质力学行为,其本构力函数中包含了对损伤和断裂的描述,因此在分析材料破坏的问题时不需要引入额外的断裂准则,这些特性使之能够很好地模拟具有复杂破坏机理和多裂纹共存的
当今社会,在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的大氛围、人工智能的大浪潮、汽车行业的大转型的背景下,车辆的智能化正在迅速发展。无人驾驶汽车是智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车决策是无人驾驶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对于智能车周围的人、车等智能体的行为预测是提高决策拟人化程度的关键。本文考虑多智能体交互进行行为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对智能车决策方法开展研究。首先,分析混杂交通流中行人、车辆的运动特性和交互作用,建立包含目标驱动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