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与人道主义: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的中国响应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iginalmemo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突发强烈地震,地震及其引发的火灾、海啸、山崩等次生灾害给东京、横滨等地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消息传入中国后,各地报纸竞相报道。它们或刊载日本灾况与救灾的信息,或发表社论对震灾本身进行评述。不仅如此,相关问题还引起了舆论的深思与反省,主要涉及到政治、经济、教育与科学等方面。中国社会各界通过新闻媒体这个“窗口”,得以了解到日本震灾的前前后后。  官方在得悉日本地震消息后,或致电日本当局表示同情之意,或前往当地日本驻华领事馆当面慰问。此外还纷纷捐款捐物,并牵头发起各种日灾救济会,为日本震区募款筹物。在此期间,打着赈日的幌子敛财,北京政府议决开弛米禁、征收海关常关附加税,两项决议一经公布便遭到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与抵制,最终不了了之。  由于受外交关系、民族矛盾等多重因素的制约,此时民间各界抵日、排日情绪异常浓烈。即便如此,当关东地震的消息见报后,民间各界最终秉承救灾恤邻的理念,一致积极、热心地向日本灾区捐款、捐物、助医,彰显了中华民族理性、包容的道德情操与扶危济困的人道情怀。其中助医——中国红十字会派遣医护队亲赴地震灾区疗治伤病灾民,取得了良好的救护效果与社会声誉。  一边是浓烈的排外情绪,一边是惨烈的受灾景象,中国人民没有因为尖锐的民族矛盾而放弃赈救行动,也没有因为赈救日灾而放弃合理的民族诉求。赈济日灾过程中,民族主义与人道主义交织在一起。
其他文献
2010年4月17日房地产新政出来后,市场上对房价走势的分析众说纷纭.文章分析了地产市场参与各方的利益所在,试图用博弈的方法推测在一定时间内房价的变化.引入经典的N个参与者
期刊
期刊
期刊
为庆贺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功引进全亚洲首台曼罗兰商业轮转机ROTOMAN 50,并正式投入运行,来自德国曼罗兰公司高级专家于2003年3月28日在广州日报印务中心现场向来自各地80多
期刊
期刊
从地质构造、岩性、地下水以及人为因素等方面对常(德)-张(家界)高速公路桃垭滑坡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先削方卸载以减滑,其次设置排水工程以止滑,最后设置抗滑桩以抗滑的综合处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