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式的观念——关于库恩“范式”的哲学思考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n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库恩在不同的著作中,对“范式”的描述性定义多有差异,这导致多数被要求定义者认为“范式”充满“歧义”。缘此,“范式”在被定义时其含义的模糊化、语境的选择性倾向十分明显;进而“范式”在理论、方法和价值上的科学意义和积极贡献也不断受到质疑。所以,从学理上澄清“范式”的语义,规范“范式”运用的语境,十分必要;从思辨角度,对“范式”作本体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审视,探讨其合理性十分有意义。
  首先,论文从本体论的研究视角,梳理了“范式”形成的基本逻辑,揭示了“范式”内涵前后的连贯性和整体性的特征,挖掘了“范式”的形成具有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性的属性,“范式”发端于库恩思维模式的转换,孕育于“科学共同体”,成熟于“词典”;在明晰“范式”的内涵与边界基础上,挖掘出了“范式”的本质在整体上是知识生产方式和存在方式。
  其次,论文从方法论的研究视角,挖掘了“范式”建构的理论背景和方法根据。在理论建构上,“范式”借鉴了假说演绎原则、可证实性原则和可证伪性原则的有益的、合理的部分;在研究方法上,历史学、社会学及科学哲学等学科方法为“范式”建构提供方法论引导。
  最后,论文从价值论的研究视角,梳理了“范式”历史主义和人文主义转向的价值主旨和逻辑理路,揭示了“范式”的时代的价值合理性。论文认为库恩“范式”从科学进步的评价标准、模式及逻辑三个维度超越了“普适性”—“静态式”—“纯理性”局限,实现了库恩科学观的历史主义转向;“范式”因其指引科学共同体的价值信念、规定科学共同体的行为方式、建构科学共同体的思维体系,超越了传统的科学主义局限,实现了人文主义转向。
  论文从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价值论的整体性视角,反思了“范式”的内涵本质、理论方法基础、时代价值指向,明晰了“范式”的时代的合理性。研究认为,库恩“范式”的发展具有一贯性和一致性,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同时,库恩时代的科学哲学思想、自然科学理论为库恩“范式”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理论滋养和方法借鉴。库恩“范式”的合理性表现为其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性。因而“范式”歧义的原因在于:“范式”运用者的目的性取舍及“范式”论域本身的理论延展性;库恩“范式”发展符合一般科学理论发展的规律,具有开放性;“范式”运用和发展整体上表现为合目的性及合规律性的统一。
其他文献
学位
幸福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也无人不渴望幸福。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享受着物质财富带来的便利,也对幸福发出着更深、更全面地追问。而对于幸福之追问同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尤其是在中国文明的滥觞期,即先秦时期就已经对幸福有了精辟读解,这些思想深深地影响着历代中国人的幸福观。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来说,回溯先秦时期幸福思想,汲取其中的思想精华,是文化传承的要求,也是提高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孟子或问》是朱熹在集注之外,用辩论的文体,问答的形式,展现朱熹对宋代各理学家的孟子学思想取舍的著作。研究《孟子或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研究《孟子集注》的高峰意义,了解《孟子集注》中思想的取舍过程,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朱熹思想的继承关系与学术倾向。  本文运用问题求索法、文本比较法、背景寻索法等研究方法分三章分别论述了宋代孟子学的崛起、《孟子或问》的形式、《孟子或问》的思想。  本文先对各学者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