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子定向排序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exhan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定向播种技术是未来实现增产的主要方法之一,据现有的研究成果显示,玉米定向播种技术比传统播种技术增产效果明显。为解决玉米机械化定向播种的根本性难题,本课题开发研制了一套集电磁振动定向理论与机器视觉识别技术为一体的种子定向排序输送系统,为玉米定向播种的实现奠定基础。通过对种子的外观尺寸、千粒重、密度以及与不同材料之间的摩擦系数的测定,明确了玉米种子的外观及物理特性;通过人工对玉米定向播种进行了初步验证试验研究,得出了玉米种子入土位姿与叶片生长方向之间的关系,试验表明:以种子长轴垂直于播种行播种同时胚面即种子“正面”朝上作为机械化定向播种的理想播种方式。根据振动送料原理,本研究创新提出了一种实现玉米种子定向排序的输送方法,分析阐述了种子在定向过程中姿态变化过程与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根据双自由度双质体强迫振动系统的力学模型,设计了振动定向试验装置,利用Adams软件对试验装置的振动性能进行模态和受迫力学仿真分析,验证了理论设计的正确性;通过试验表明:台阶高度、滑槽倾角以及其交互作用对种子定向排序效果具有极显著影响,同时得出了最佳试验参数组合以及在此试验条件下的顺行和逆行定向成功率;采用高速摄影技术观察验证了种子的顺行和逆行定向过程;在此基础之上,设计了的料斗式定向排序输送装置,通过试验实现了玉米种子的定向排序输送。通过对“面积扫描法”、“Susan角点算子”、“Harris角点检测法”,“轮廓曲率”四种图像处理算法的研究,实现了对玉米种子“尖端”朝向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轮廓曲率法”的识别效果最佳。通过观察种子图像HSI分量的直方图,对种子胚部区域图像的H分量与S分量灰度峰值区间进行逻辑运算,得到并标记玉米“正面”胚芽区域面积;通过试验比较得到种子正反面差异阈值,根据此阈值识别出种子的“正反面”。本研究创新设计了玉米种子方位检测的机电一体化试验平台,将振动定向输送、单粒分离装置融入到种子的输送过程中,实现了种子在输送过程中的单粒分离和种子图像的实时采集;同时采用PC作为上位机和单片机作为下位机的方式进行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通过对所研究的图像处理算法建立函数库,实现了图像处理的所有识别算法以及结果的显示;利用串口通信技术对试验平台的硬件系统进行实时操作。通过3次15组试验对系统的整体作业情况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电机转速为4r/min时,试验效果最佳,其作业效率最高为750粒/小时,定向成功率最高为94.6%。本研究为后续玉米种子的定向包装、种子的定向处理以及定向播种提供条件,为实现玉米机械化、自动化定向播种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其他文献
类黄酮类物质主要包括黄酮醇,黄烷醇和花色苷,它们对葡萄酒的颜色和口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葡萄果实的类黄酮代谢一直被广泛研究。类黄酮代谢受果实生长环境的影响较大,大量研究表明,光照对葡萄果实中的黄酮醇和花色苷合成有促进作用,而对黄烷醇的影响一直未得到确切答案。本研究首先通过RNA-seq和HPLC-MS技术分别从转录水平和代谢产物水平对中国东、西两个重要的葡萄酒产区的‘赤霞珠’葡萄类黄酮代谢进行了
通过选择理想的株型和穗型,实现产量大幅度增加,一直是水稻驯化和改良的首要目标。因此,分离克隆控制水稻株型和穗型相关基因,解析其遗传调控网络,不仅为揭示水稻驯化的分子机理提供重要参考,而且为水稻株型和穗型的分子育种奠定理论基础。在本研究中,成功克隆了水稻株型驯化基因PROG2及穗型基因CPB1,并对其功能进行了初步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前期利用以籼稻品种桂朝2号为遗传背景的江西东乡普通野生稻
植物激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整个生命周期,自种子萌发开始,到种子收获为止,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所有细胞生物学事件和代谢事件均受到植物激素的调控。果实作为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果实的成熟是由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事件构成,涉及色素积累、风味形成、质地改变以及香气产生等多种生理和代谢进程的改变。果实成熟的调控绝不仅仅局限于单一激素调控或者特定发育阶段调控,多激素调控的复杂网络共同作用,最终
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在我国低压电网中的广泛应用,对于防止触电伤亡事故以及避免因漏电而引起的电气火灾事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在线运行的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其动作电流的整定值与生物体触电电流无关,通常是将检测到的剩余电流有效值的大小作为是否动作的唯一判据。理论研究和实际运行经验表明,这种判据无法识别可能对触电者构成生命安全的触电支路的电流信号,在动作原理上存在先天不足和缺陷,经常导致误动或拒动现象的发生
智能车速辅助系统能够有效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并减轻驾驶员疲劳强度。但在弯道工况下,已有车速辅助系统无法依据行驶环境变化和驾驶员个体速度风险水平差异实时调整,且辅助算法单一,难以满足实际驾驶需求,系统适用性较低。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人-车-路协同的弯道安全车速辅助系统,以驾驶员弯道行为特性分析为研究基础,综合考虑驾驶员、车辆、道路多种因素计算安全车速,针对不同类型弯道设计多目标协调弯道车速辅助
四吡咯类物质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高等植物中的四吡咯类物质主要包括叶绿素、亚铁血红素、西罗血红素和光敏色素。叶绿素是一类重要的色素分子,它可以吸收光能并传递给反应中心,在光合作用中起着核心的作用。被子植物中的叶绿素合成是一个依赖光的过程。在拟南芥黄化幼苗中,叶绿素的合成停滞在原叶绿素酸酯阶段。游离的四吡咯类物质受光照后会产生活性氧物质,对植物造成氧化胁迫,严重时甚至造成植物细胞死亡,所以黄化幼苗中原
铝元素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的应用于食品添加剂、水净化处理和临床医疗用药中,容易造成过量摄入。研究表明,铝元素可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肝脏和血液等多种组织器官毒性。目前,关于铝暴露对机体毒性的机制研究尚未形成定论。本课题以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围绕着铝元素导致大鼠神经系统损伤机理以及植物多酚对铝毒清除的效果和机制两个方面内容展开研究。本研究运用Native-PAGE分离脑组织、血清蛋白,利用某个(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鸡蛋生产与消费国,并且以鲜蛋消费为主(占90%以上),但是鲜蛋在贮藏期间会发生明显的品质变化如蛋清稀化、pH值升高等。本文依据哈夫单位、失重率、蛋清pH值等指标,研究了鸡蛋主要品质的变化过程与机理,筛选了鸡蛋最佳气调贮藏方法。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论文通过测定哈夫单位、失重率等质量指标结合质构分析、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和气调包装条件下鸡蛋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鸡
通过室内生测实验筛选了 20株细菌对禾谷孢囊线虫二龄幼虫运动性的影响。结果显示,XZ33-3对禾谷孢囊线虫的抑制效果最好,然后依次是XZ 17-1,XZ 24-2-1,MH 58-60-10,MH 58-60-04,MH 01-04-01。通过16S rDNA测序对这些细菌进行鉴定,利用API 50CHB试纸条从生理生化方面测定了他们对碳源和氮源的利用,并测定了他们对植物的促生作用。鉴定结果显示,
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发育成熟是后续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中非常关键的前提。然而,有腔卵泡内的卵母细胞在已具备减数分裂恢复能力时却一直处于减数分裂阻滞状态。这种阻滞只有在促性腺激素LH峰到来后才解除。已有的研究表明卵母细胞自身的腺苷酸环化酶ADCY产生的高水平的cAMP是维持这种阻滞的关键原因。相反,卵母细胞内的磷酸二酯酶PDE3A能够特异性的降解cAMP从而使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得以恢复。目前的研究认为通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