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托邦”,顾名思义,即没有寄寓之所的国度。乌托邦是对人类完美社会的理想设计,不过它只能寄托在远离现实的时空之中。本文本着对于乌托邦思想提供借鉴价值的宗旨来展开乌托邦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重点论述了“乌托邦”研究的构建、乌托邦的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梳理、欧洲历史上“空想社会主义”的探寻,并且阐述了“乌托邦”在中国的殊异与特征,从不同侧面来加以发现它的高深和精妙之处,指引我国乌托邦马克思主义又好又快发展。第1章,绪论。主要对容易混淆的相近词的概念加以厘定,并且介绍了选题价值、结构安排和研究方法。中国的“乌托邦”与欧洲的“乌托邦”的演进趋势基本类似,它们在不少方面是相通的,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乌托邦马克思主义的共同规律。我国乌托邦马克思主义既吸收了欧洲历史上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优秀成果,但又不是对它的简单照搬;虽然比它晚出,却因此而比它更科学。第2章,“乌托邦”研究的构建。正像卡尔·曼海姆所警告的那样:“如果摒弃了乌托邦,人类将会失去塑造历史的愿望,从而也会失去理解它的能力。”但是如果不同时期摒弃历史和乌托邦,中国乌托邦的历史演进决不可能完全按照乌托邦的模式来塑造,进而形成不同形态的乌托邦。第3章,乌托邦的马克思主义。早在17世纪,早期的乌托邦社会主义理论家提出了社会发展的乌托邦思想。在这样的历史中,国外马克思主义倡导“现代乌托邦”思想的流派诞生了。其代表人物有:布洛赫、弗洛姆、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乌托邦马克思主义者是资本主义的坚定批判者,也是社会主义理想的坚定支持者。第4章,近代中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梳理。首先,介绍了近代中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科学社会主义传入之前,中国出现过四种形态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即农业社会主义、大同主义、民生主义与无政府主义。其次,介绍了其进步性。近代中国空想社会主义在各个历史时期,对当时的政治实践,都在不同程度上起到推动作用。再次,介绍了其消极性。近代中国空想社会主义一方面作为一种理想,曾鼓舞过人们当时的斗争热忱,另一方面作为实践纲领,对当时的斗争又起过某种破坏作用。最后,介绍了近代中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典型代表。主要以近代中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为研究对象,研究视阈覆盖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和刘师复等人的观点。第5章,欧洲历史上的“空想社会主义”的探寻。本部分主要介绍欧洲历史上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主要贡献和典型代表。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是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的产物。它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美好社会的理想,表达了他们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要求,是早期无产阶级反抗资本主义剥削压迫的理论表现。第6章,“乌托邦”在中国的殊异与特征。本部分主要介绍“乌托邦”在中国的思想渊源、未来社会理想蓝图和理想社会实现途径的不同与其在中国的实践性和世界性层面上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