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浓度电解液及无机添加剂的金属锂界面行为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jin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锂离子电池已成功应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电动汽车以及大规模储能等多个领域。伴随着各类器件功耗的增加,人们对于更高比能量储能体系的需求愈发迫切。然而,基于石墨负极(理论比容量为372 m Ah g-1)的锂离子电池比能量提升空间有限,已无法满足大功率电子产品以及长续航电动汽车的需要。金属锂负极拥有高达3860 m Ah g-1的理论比容量,可以使电池比能量获得较大的提升,因此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然而,金属锂负极的引入也会带来一些新的挑战。首先,金属锂十分活泼,能与众多电解液发生反应,因此选取化学性能稳定的电解液尤为重要。其次,金属锂电池以大倍率循环时,电极表面的电荷分布不均,会导致锂枝晶不可控生长、副反应加剧等问题。此外,使用过量金属锂的负极会显著降低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因此发展无锂负极金属锂电池是研究的最终目的。金属锂电池循环过程中,“死锂”产生无法避免。“死锂”指被厚的固态电解质中间层(SEI)包裹的,与集流体失去电接触的失活锂。寻找活化“死锂”的方法对于进一步提升金属锂电池循环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这些问题,本论文通过对电解液组分的优化以及金属锂/电解液界面电化学行为的研究,提出提升金属锂电池循环性能的新策略。主要的研究成果归纳如下:(1)开发设计了一种高浓度双盐电解液体系(4MLiFSI-LiNO3/DOL),以改善SEI层的组分和性质,引导金属锂均匀沉积,进而提升金属锂负极的循环库伦效率。实验发现,Li FSI在电解液中易水解生成路易斯酸,相关产物会作为引发剂加速DOL的开环。而当体系中引入Li NO3时,路易斯酸的形成受到限制,DOL的持续聚合被成功抑制。原位拉曼测试及电化学阻抗测试结果表明,该电解液体系可在长时间的储存过程中保持稳定。该电解液中,充足的锂盐能够快速钝化新鲜的金属锂沉积物,并生成富含Li F的钝化层;DOL则可以在金属锂表面形成柔韧性良好的有机层,显著提升SEI层在金属锂脱嵌过程中的机械稳定性。在这层Li F-Li2O-低聚物的复合膜作用下,金属锂沉积物堆积紧密、大小均匀。在1.0 m A cm-2,1.0 m Ah cm-2的测试条件下,金属锂负极可以稳定循环450圈,且库伦效率达99.40%。(2)4MLiFSI-LiNO3/DOL中,新沉积金属锂表面可快速生成稳定致密的、有机-无机复合SEI层,有效提升SEI层在金属锂快速溶解、沉积过程中的机械稳定性,金属锂负极的倍率性能由此显著提高。电流密度从1.0 m A cm-2增加至8.0 m A cm-2时,金属锂沉积颗粒粒径略微减小,分布变得稍微松散,但整体密实、均匀的形貌并未改变。测试电流为2.0 m A cm-2,4.0 m A cm-2时,金属锂负极均可稳定循环300圈且平均库伦效率分别达99.35%,99.20%。即使在高达8.0m A cm-2的电流密度下,金属锂也能稳定循环240圈以上,且平均库伦效率达到99.14%。基于这样的电解液体系,设计组装仅有0.58倍过量锂的金属锂-磷酸铁锂全电池(Li-LFP),发现电池可稳定循环120圈,容量保持率为78.7%,平均库伦效率达99.70%。(3)为了提高无锂负极金属锂电池中锂的利用率,我们将常用作氧化还原介质的Li I引入碳酸酯类电解液:1 M Li PF6/EC-DMC-DEC中,利用恒电压操作引发I-/I3-间的反应,借此活化“死锂”。将Li I引入电解液后,I3-可穿过厚的SEI层,将其中的“死锂”转化为Li+释放出来,磷酸铁锂-不锈钢电池(LFP-SS)电化学性能发生变化。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通过这种方法,不锈钢负极上未反应金属锂的残留量显著减少,“死锂”被成功活化并嵌入Li Fe PO4正极结构中。此外,添加Li I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展现出更为致密的金属锂沉积形貌,且SEI层中Li F组分增加,表明Li I的存在有利于金属锂的均匀沉积。测试LFP-SS电池的循环性能,发现添加Li I可以延长无锂负极金属锂电池的循环寿命。本论文提出提升金属锂负极循环库伦效率以及锂利用率,借此提高金属锂电池循环性能的新策略,为设计出性能更加优异的各类金属锂电池提供了新的方向。
其他文献
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工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以及能源枯竭已经成为了阻碍人类社会前进的两大难题。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免费、用之不尽的能源已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光合作用的启发下,研究者们研究了半导体光催化反应。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可以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在能源和环保领域迅速发展,已然成为了研究热点。在众多半导体光催化剂中,二氧化钛(TiO2)因其工艺成熟、成本低、化学稳定性高、
光电化学水分解技术可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且产物单一,易于存储,成为极具前景的太阳能转换技术之一。然而该技术依然面临着水氧化反应动力学缓慢及过电势较高等诸多挑战,严重制约了水分解的能量转换效率。因此,制备出一种高效稳定且低成本的光阳极材料是光电化学水分解产业化应用的基本前提。Ta3N5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光阳极候选材料,在AM 1.5G太阳光照射下,理论光电流密度和太阳能转换效率分别能达到12.8 m
学位
大豆是世界重要粮油作物,荚粒是其最重要收获器官,不仅影响产量和品质,而且是菜用品种审定和产品出口重要指标。然而,荚粒性状属多基因控制数量性状,目前虽有少量遗传位点被发现,但仍不能满足分子育种需求。鉴于此,本研究利用自然群体和重组自交系(RIL)群体,通过关联分析和连锁定位,寻找控制大豆荚粒相关性状遗传位点,并筛选荚粒发育相关基因,为大豆荚粒相关性状分子遗传改良提供选择标记与候选基因。主要结果如下:
大豆与根瘤菌共生固氮可提供其所需氮素的50-60%。但大豆结瘤是一个高需磷过程,结瘤期大豆相较于其他生长发育时期需要更多磷素营养,低磷胁迫影响根瘤生长和发育,降低固氮酶活性,减少生物固氮,影响植物生长,降低产量和品质。鉴于此,本研究以磷高效品种‘中黄15’和磷低效品种‘牛毛黄’在接种根瘤菌的同时进行正常磷和低磷处理,测定结瘤固氮相关性状,并对两个品种不同磷处理下28 d成熟根瘤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
学位
锂离子电池工业是消耗锂原料最多的行业,每年对锂的需求量超过23000t。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电动汽车、便携电子设备和大规模储能电站对锂电池的依赖会进一步增强,而锂资源短缺问题也日益凸显。虽然锂元素的自然丰度较高,但只有少数矿石(如锂辉石、锂云母等)和卤水中的锂浓度达到工业开采标准,并且大多数锂矿床都分布在玻利维亚、智利等少数几个国家,这给全球的锂供应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针对陆地锂资源不足的问题,
自2014年以来,我国江苏、山东、河北等地商品肉鸭群出现了以雏鸭发育迟缓,上下喙萎缩,舌头外伸、肿胀、向下弯曲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俗称为“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Short beak and dwarfism syndrome,SBDS),给我国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该病的病原为新型鹅细小病毒(Novel goose parvovirus,NGPV),也称为鸭源鹅细小病毒、新型鸭细小病毒等。目前,
化学分子的振动信息大部分在太赫兹波段,因此太赫兹波谱在化学分子检测领域优势突出。由于自由空间传播的太赫兹波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难以获得较强的太赫兹检测信号,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度,无法满足微量物质的检测需求。为了增强太赫兹波与待检测物质的相互作用,提高太赫兹检测灵敏度,性能优良的功能材料崭露头角,最常见的方法是采用超材料结构,通过增强局域电场提高检测精度。但超材料结构大多采用光刻技术,制作复杂且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来华学习。当来华留学生群体进入一个新的文化环境时,可能会经历一系列跨文化适应的问题,其中学习适应更是他们首要面对的挑战。而微信作为中国用户量最高的社交媒体,是留学生群体建立社交网络、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专门针对来华留学生学习适应的研究相对较少,有关微信使用情况对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和跨文化学习适应有何影响的研究也较少。鉴于此,本研究以“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