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与英国外交关系研究(1927-1932)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fall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作为近现代以来在中东地区存在时间最长的外部势力,对中东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沙特同样如此。沙特与英国的历史接触较早,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前,两国关系长期冷淡。1915年,沙英通过《达林条约》建立外交关系,并在一战期间维持合作关系。一战以后,随着中东地区形势的急剧变化,英国在中东的利益与战略也发生了相应变化。这一时期,沙英关系主要围绕沙特家族的扩张进程及其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展开。1927-1932年是沙特巩固政权的重要阶段,也是沙英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以1927年沙英《吉达条约》的签订为标志,沙特国家由领土扩张阶段正式转入政权巩固阶段。1932年沙特阿拉伯王国的正式成立则标志着沙特国家政权巩固的基本完成。在此期间,以伊赫万叛乱为代表的政治危机和以边境部落叛乱为代表的安全问题,构成了伊本·沙特巩固政权的最大挑战。与此同时,英国作为当时阿拉伯半岛及其周边地区的主要外部力量,也面临着新的地区形势:一方面,其中东传统利益在体制化与合法化框架下得以延续与巩固,另一方面,其地区利益开始遭到新的地区因素和大国因素越来越多的挑战。这一时期,沙英关系主要以沙特的政治危机和安全问题为中心。英国综合其地区利益与战略,对伊赫万叛乱、汉志北部的伊本·利法德叛乱和阿西尔地区的伊德里斯叛乱采取了相应策略。英国的政策直接影响了当时的沙英关系,这些危机的解决与沙特内政外交的变化也对沙英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围绕着沙特政治危机与安全问题的沙英关系发展相对良好,虽存在分歧与冲突,但以合作为主旋律,总体表现出复杂性、间接性、边缘性等特点。这是许多因素综合而成的,沙特的国内环境和英国的决策机制是决定性因素,前者规定了两国关系的主要内容,后者主导了两国关系的发展方向。地区因素因连接着沙特的周边环境与英国的中东利益,成为两国关系的重要纽带,大国因素则始终是制约沙英关系发展的潜在因素。本文拟以实证研究的方法,对1927-1932年间的沙英关系进行深入研究。首先,横向剖析沙英关系发展的地区背景,纵向梳理沙英关系的历史源流;其次,以问题为中心,围绕沙特巩固政权阶段面临的政治、安全危机,对沙英关系进行专题研究;最后,分析沙英关系的影响因素,概括总结两国关系的特点。以期得出客观的结论与现实的启示。
其他文献
分析了225 t冶金起重机板钩主要组成与应用,采用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对板钩受力情况进行建模仿真分析,得到最大应力位置与危险截面位置相符,并对危险截面受力状况理论计算数值
天津站交通枢纽深基开挖深度32.5m,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厚1.2m、深55m.根据地层、施工工艺、安全、工期等综合考虑,经方案比选,采用工字钢+接头箱槽幅接头型式,为了确保地下连续墙接头
语用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的整体交际能力,并有大量研究证明它可以通过教学干预得以发展(Jeon and Kaya,2006;Kasper and Rose,2002)。近年来的研究日益注重教学方式及条件对外语
乡情,从尔虞我诈的官场探出头来,心,便回到了故乡。  鹧鸪掠过的地方,在阳光照耀下好刺眼。槐花盛开的五月里,清香而温馨,竟有家乡的味道。  荷叶田田,渔火闪烁。  菜园子里篱笆上的牵牛花,缠绕到门前,如痴如醉。麻雀栖息在槐树枝上,不停地唱歌,如诉如歌。  从官场到乡村,从江州到故里,要碾碎多少风尘?  要走一段浮土的坎坷路,要穿过一条蜿蜒的小溪,要越过心灵的鸿沟,要小心安放一颗漂泊的心。  多想,
摘 要: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一部分。全面从严治党自提出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国内改善了党的政治生态;在国外也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党建工作提供了借鉴,同时也是全球反腐败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全球反腐败运动的发展。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国内;国外;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
小小的帽子,温暖的情。  ——题记  小时候,我长住姥姥家。在那里,我度过了我的整个童年时代。那里记录着我最纯真的几年里收获的温暖与感动。  一个冬天。早上起床,我匆匆扒了几口饭,便将书包甩到背上。清晨,外面的世界很安静,只听得到寒风呼呼吹过的声音。一片皑皑白雪之上,有一老一小两个人在行走着——那是我和我的姥姥。我头上扣着羽绒服上的帽子,可由于脑袋太小,而帽子太大,冬日清晨的寒风便轻松且肆虐地从帽
一提起病毒,我们立刻会想起2002年引起全国上下一片恐慌的SRAS病毒、让人谈虎色变的艾滋病毒,以及其他种种能引发致命疾病和传染病的病毒。在微生物界,假如细菌留给人的印象是好坏参半的话,那么病毒留给人的印象只能用“劣迹斑斑”来形容。的确,病毒不仅是当代社会危害人们生命安全的恶徒,在历史上也曾经夺走过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它们的罪恶实在是“罄竹难书”。  但是假如现在有人告诉你,病毒可能是地球上所有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