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沙棘和蒙古沙棘适应性分化及抗坏血酸合成的分子机制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mnbv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棘属Hippophae Linn.植物目前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青藏高原及横断山脉是其起源中心和分化中心。中国沙棘H.rhamnoides subsp.sinensis和蒙古沙棘H.rhamnoides subsp.mongolica被认为是沙棘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个亚种。中国沙棘具有抗性强,果实较小,刺多,果实次级代谢物(如抗坏血酸、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等)含量丰富等特点,主要分布在我国横断山脉至三北地区。蒙古沙棘抗性弱,果实较大,刺少,果实次级代谢物含量相对较低,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阿勒泰以东、俄罗斯贝加尔湖以西的区域。二者虽然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但并不存在生殖隔离,在沙棘新品种培育中,常被作为培育具有大果、高产、无刺、次级代谢物含量高等特性良种的杂交亲本。那么自然选择和人工驯化在两种沙棘适应性分化过程发挥了什么作用?抗坏血酸等物质含量以及果实大小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呢?基于此,本研究以野生中国沙棘、野生蒙古沙棘和栽培沙棘等3个群体为材料,以已完成的沙棘基因组数据为基础,采用全基因组重测序、转录组测序和代谢组检测等方法,并采用相关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如下:(1)3个群体的全基因组重测序共获得797.39 Gbp的Clean Data数据,其中Q20和Q30的平均比例分别达到92.38%和86.68%以上,各个单株与参考基因组平均比对率达到95.37%,基因组覆盖度为86.01%,平均测序深度为8×,各项指标说明测序质量较高,完全能满足本研究的需要。(2)中国沙棘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π=1.45×10-3),蒙古沙棘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次之(π=1.34×10-3),栽培沙棘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的最低(π=1.02×10-3)。连锁不平衡检测发现栽培沙棘群体位点间存在强烈的连锁不平衡,而蒙古沙棘较中国沙棘受到了更强烈的自然选择的作用。在野生中国沙棘群体和野生蒙古沙棘间,Chr2是被FST和XP_CLR共同筛选出的受选择位点最多的染色体,说明该受到最强烈的自然选择。在野生蒙古沙棘和栽培沙棘间,Chr3是被FST和XP_CLR共同筛选出的受选择位点最多的染色体,说明该受到最强烈的人工驯化。Tajima’s D检测表明栽培沙棘群体的重组率最高。受中更新世大冰期气候事件和昆仑山-黄河地质事件的影响,中国沙棘和蒙古沙棘大约80万年前开始分化,在40万年前完全分化形成独立的两个亚种。与分化初期相比,中国沙棘有效种群大小扩增到蒙古沙棘有效种群大小的13.44倍,基因流减弱到2.06%,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者具有分化成两个独立种的可能。(3)自然选择和人工驯化导致沙棘群体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适应性分化。GO和KEGG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沙棘和蒙古沙棘群体之间差异基因和差异代谢通路不仅发生在调控经济性状方面,还广泛发生于适应光合作用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如温度和湿度。蒙古沙棘群体与栽培沙棘群体的差异基因和差异代谢通路主要是与调控生理活动以及糖类、酸类物质、维生素类、类胡萝卜素等代谢物合成的相关,这可能与沙棘早期人工育种的目标性状的选择有关。(4)自然选择和人工驯化均可以导致调控沙棘抗坏血酸、类黄酮、类胡萝卜素、脂肪酸和果实大小等经济性状的基因发生不同程度的分化,而且人工驯化具有快速、高效的效果。APX1是受适应性选择的调控沙棘果实抗坏血酸合成的重要基因,该基因在野生中国沙棘和野生蒙古沙棘群体间的FST为2.85,在野生蒙古沙棘与栽培沙棘群体间的FST为4.91,说明该基因受到自然和人工双重选择,且人工选择更强烈。PER45和AMO2是分别受自然选择和人工驯化选择的调控沙棘果实类黄酮合成的重要基因。XTH23和PSY是中国沙棘群体高度分化的具有调控类胡萝卜素含量功能的关键基因,其中PSY基因可以调控沙棘果实类胡萝卜素途径中Phytoene的合成。在调控脂肪酸含量的基因中不同群体间的分化差异较大,BBE14和PPCT是在中国沙棘群体中高分化的基因,4CLL5与LCAT2则是栽培沙棘群体中高分化的基因,说明前者受自然选择,后者受人工驯化。FW2.2是受自然选择和人工驯化共同选择的对果实大小具有负向调控功能的基因。(5)L-半乳糖途径、循环途径和D-半乳糖醛酸途径是沙棘果实抗坏血酸合成的主要途径。其中,L-半乳糖途径中具有正向调控抗坏血酸合成的基因GME3和Gal LDH1在中国沙棘果实三个发育时期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蒙古沙棘,说明这两个基因可以促进中国沙棘果实中抗坏血酸的积累。循环途径中具有促进抗坏血酸降解作用的APX1基因在蒙古沙棘果实三个发育时期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中国沙棘,而促进抗坏血酸再次合成的基因MDHAR4在中国沙棘果实发育后期的表达量持续增加,但在蒙古沙棘果实发育后期的表达量则持续降低。以上两个循环中的几个关键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是中国沙棘果实抗坏血酸含量高于蒙古沙棘的重要原因。(6)共表达模块与表型关联分析发现,Gal LDH、P4H9和VTC2不仅是抗坏血酸合成中的关键核心基因,而且与调控果实细胞大小和细胞数目的核心基因显著相关,推测这几个基因可能与沙棘果实大小形成密切相关,并且正向调控抗坏血酸合成的核心基因可能是负向调控果实大小的基因,即沙棘抗坏血酸含量与果实大小可能是一对拮抗性状。综上所述,本论文系统研究了自然选择和人工驯化导致沙棘产生适应性分化的机制,揭示了受气候和地质的影响中国沙棘和蒙古沙棘在约40万年前分化成两个亚种,筛选出APX1、PER45、XTH23、BBE14和FW2.2等调控沙棘抗坏血酸含量、类黄酮、类胡萝卜素、脂肪酸以及果实大小等重要经济性状的关键基因,阐明了GME3、Gal LDH1、APX1和MDHAR4等基因在中国沙棘和蒙古沙棘果实发育阶段的转录表达水平不同是二者抗坏血酸含量差异的重要原因,初步推测沙棘抗坏血酸含量与果实大小可能是一对拮抗性状,为指导沙棘分子育种提供理论支持。
其他文献
松香是我国特色的林业资源,具有天然可再生、年产量高等特点。但是,目前以松香为原料的化学品大多附加值较低,不能充分体现松香的潜在价值。松香结构中刚性的氢化菲环具有很强的疏水性,可用于制备生物基表面活性剂。响应型表面活性剂可以解决传统表面活性剂难从体系分离导致的成本高、污染原体系、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等问题。响应型表面活性剂所制备的乳液/分散液可以在稳定和破乳/沉降之间可逆可控,所以本研究以松香为原料制
学位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西南地区气候呈现明显的暖干化特征,极端干旱事件频发,给区域树木和森林生长造成严重影响。但气候暖干化以及频发的极端干旱事件对区域主要优势树种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生长造成的影响目前还未得到准确评估。近年来西南地区以暖干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为揭示区域极端干旱与森林生长的相互作用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案例。因此本文基于气候学和树木年轮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云南高
学位
生态位指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实际上是其所有生存条件的总和。植物功能性状是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有利于其生存适合度的性状。由于难以全面获取物种的生境梯度参数,严格按照定义进行生态位研究几乎不可能,因此,现实中的生态位分析多采用间接的方法。近年来,通过功能性状构建多维功能生态位是探讨植物生态适应与潜在分布的全新途径。功能生态位指物种在多维功能空间中的相对位置。类似于化
学位
植物多样性对于认识区域内植被的群落构建机制和不同区域间生态系统功能的地理分异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有关植物多样性的研究主要以同一区域内的植被为主,而对于跨不同气候区植物多样性的地理分异格局及其驱动因素还缺乏深入分析。影响不同区域间植物多样性的因素既有气候、土壤等非生物因素,也有竞争关系、邻体大小和个体密度等生物因素,且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间又有交互作用。因此,在分析生物多样性的格局与维持机制时必须
学位
戈壁区是自然环境极为苛刻的区域,其极端而特殊的环境条件进化出许多特有的植物物种及群落,这些物种相对于其他生态系统是更为珍贵的基因资源。开展戈壁区植被空间分布格局及形成机制研究,有助于了解戈壁区植物间相互作用以及植物与环境的关系,能进一步揭示戈壁区植被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变化规律,对科学认识戈壁生态系统特征及其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为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目前,相关的研究还较缺乏。为此,研究以天山
学位
森林与水的关系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全球森林覆盖率的持续降低,而人工林面积却每年增加200~300万公顷,人工林在生态系统服务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生态恢复的先锋树种之一。然而我国60%的马尾松林为纯林,马尾松纯林易受松毛虫和火灾危害。因此,如何通过科学经营或改造来提高马尾松林林分质量状况,改善其水文涵养功能,成为马
学位
刀状黑黄檀(Dalbergia cultrata Graham ex Benth)是珍贵的硬木类阔叶树种,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但近几十年来刀状黑黄檀野生种群数量锐减,濒危等级已由近危(Near threatened,NT)上升至易危(Vulnerable,VU A2c)水平,对其进行遗传资源调查与保护已迫在眉睫。本研究以中国分布的刀状黑黄檀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方法,开展野生资源分布以
学位
桐油是我国的特色林产资源,年产量超过10万吨。目前,桐油主要以混合脂肪酸甘油酯的形式被用于橡胶和塑料等高分子材料领域,其在生物活性领域的应用鲜有报道。以桐油为原料开发具有生物活性的α-桐酸衍生物,是开辟桐油在生物活性领域应用和提高桐油深加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桐油为原料研究了α-桐酸的低温精制过程,并构建了α-桐酸的低温结晶传质模型。基于活性结构片段在医药和脂肪酸衍生物中应用的实例,通过在α-
学位
<正>现在科技发展速度很快,市面上涌现出很多先进的技术,数控技术是其中一种。如果在机械加工中合理运用数控技术,会对提高机械加工效率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对于数控技术的运用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首先对数控技术进行了具体介绍,然后讲述了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主要应用,最后论述了数控技术的发展前景,供各位参考。数控技术是目前很先进的一种技术,把此技术运用到机械加工中,能让机械加工效率得到提高,对机械加
期刊
采后水果在储藏和运输过程中由于受到机械损伤或后熟过程中自身抗性降低,极易受到真菌侵染,发生腐烂、变质,从而失去食用价值,也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加强水果保鲜,减少水果腐烂,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天然资源防腐剂具有毒性小、环境污染小等优点,近年来引起了水果贮藏领域的广泛关注。我国植物资源丰富,又是可再生资源,植物提取物在防腐保鲜的应用研究符合国家绿色发展的理念,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