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采空区地表稳定性评价——以北京宝水地区108国道为例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ja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路采空区地表稳定性评价是当前道路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甚少。现有研究大多都是建立在经验和调查的基础上,深入系统的研究尚不多见。因此开展对公路采空区地表稳定性评价及其变形破坏规律的研究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文以北京市西郊宝水地区108国道(k125+400m~800m路段)为背景,采用概率积分法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对公路地表稳定性进行了评价,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在现场勘查基础上,对108国道地表变形破坏特征进行定性描述;   2.通过地面监测资料,得到采空区Ⅰ倾向线地表移动和变形指标(沉降、倾斜、曲率和水平变形)曲线及地表移动和变形计算参数;   3.根据概率积分法,计算得到采空区Ⅱ的地表移动和变形计算参数,并对空区地表移动和变形进行预测,得到研究区地表移动和变形等值线图及108国道k125+400m~800m路段的移动和变形曲线图;   4.在非线性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3D建立宝水地区108国道k125+400m~800m路段三维地质模型,根据采场覆岩破坏的流变机理将地表变形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分析。得到原始应力场和公路荷载作用下采动覆岩破坏及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同时获得108国道k125+400m~800m路段地表移动和变形指标值。   5.进一步研究得出了不同荷载位置、大小及埋深条件下的老采空区覆岩及地表变形规律:其他因素相同且在同一级荷载作用下,不同加载部位的弯沉带残余下沉量大小关系为:中间区>上山边界>下山边界;弯沉带残余下沉量随着附加荷载增大而相应增大;地表残余下沉量和残余变形随着荷载增大而增大;地表残余下沉量和残余变形在不同荷载作用位置的大小关系为:上山边界>下山边界>中间区。   6.将模拟结果与预测结果进行对比,根据相关建筑规范对108国道k125+400m~800m路段地表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建议。
其他文献
桥梁结构分析计算通常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结构顺桥向总体分析计算,考虑的重点是结构总体的力学行为,包括桥梁结构施工过程中及成桥后主梁、主塔(斜拉桥或悬索桥)的
在地震荷载作用过程中,由于桩身材料性能与周围土体性质相差较大,桩体与土体的变形不一致,土体在桩-土接触面上发生张开或滑移,该强非线性接触行为直接影响接触面附近土体与桩体
随着抗震理论的发展,研究者逐渐意识到传统的基于力的抗震设计方法的不足,提出了消能减震结构和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我国规范采用三水准设防、两阶段设计的方法进行抗震设
我国投入使用的或正在修建、计划修建的高速铁路隧道数量越来越多,长隧道及特长隧道的存在也越来越普遍。隧道火灾具有燃烧速度快、易出现轰燃现象、火场周围能见度极低以及高
我国现行的道路养护主要采取矫正性养护方式,即在路面已经发生明显病害或局部结构性破损后才进行养护,属事后弥补的被动行为。矫正性养护错过了最佳的养护时机,养护工程量大、费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特别是面临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我国的铁路、公路、水利等都将迎来空前的大发展。我国西部为多山地区,在进行建设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地质灾害问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建筑物进入老化阶段。结构的可靠性降低,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已是建筑界不得不面临的问题。然而,目前诸多的建筑结构加固存在着盲目性,造成加固目标
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混凝土结构构件内部温度的变化明显滞后于其外表温度的变化,在结构内部产生非均匀的温度场。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温度场模式对结构应力、变形的计算结果
我国幅员辽阔,有着五千年文化的悠久历史。在这历史的长河中,祖先创造了众多世所罕见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保存价值。其中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甘肃的敦煌莫高窟、四川大足石
“温室效应”和人类工程活动加速了多年冻土的退化,导致多年冻土区的工程建设更加困难。为了增强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的稳定性,保护路基下部多年冻土,片块石路基作为一种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