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中医六气大司天理论进行了探讨。中医六气大司天理论是明清医家以《黄帝内经》中的运气学说为基础,为探索并解释疾病特点和医家用药特点的中长期变化规律而提出的一种周期理论。首先,对六气大司天理论的历史源流进行探讨,发现与之相关的医家主要有费启泰、杨璿、王丙、陆懋修四人:费启泰的“大运”说是六气大司天理论的最早论述;稍后杨璿机械地继承了费氏之说;王丙的“大气”说则进一步完善了这一医学理论;陆懋修总结前人成果,发挥完备,首次将之命名为“六气大司天”。而韩懋、王肯堂等人的学说不同于六气大司天理论,不能与之混淆。其次,考察历代有代表性的53位医家与大司天的关系,统计分析发现:风木、君火、燥金、寒水司天时,代表医家学说与六气大司天理论的符合率较高,湿土、相火司天时,代表医家学说与六气大司天理论符合率较低,形成强烈反差。由此,着眼湿土、相火司天调整六气大司天理论,并再次考察历代有代表性的53位医家与调整后的新理论----“《皇极经世》大运运气说”的关系,对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调整理论的设想是一很有希望的尝试。最后,用调整后的新理论分析医史上的一些特殊案例,涉及如不同医家表面看似矛盾的医学主张、同一医学流派医学主张的流变、历史上长时段的疫病流行等类型的医学现象,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新理论对医学现象的解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