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软治理”一词脱胎于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侧重于运用优秀文化、伦理道德和意识形态等软性权力进行治理。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无论是近代还是建国以来,围绕乡村展开的“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问题。乡村软治理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实践,只是并未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对乡村治理进行系统研究自民国始之,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企图在乡村治理这条路上拯救内外交困的中国;建国以后,毛泽东、邓小平等领导人重视乡村文化和农民素质的提升,提出维护农民主体地位、促进农业现代化全面发展的主张。我国传统的乡村治理自“人民公社”之始,多以威权性、强制性、指标性的硬治理为主,基层政府自上而下管理乡村诸多事务。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不断加快,特别是自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1.27%,城镇居民人口首次超过农村居民人口,我国乡村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乡土文化和人际关系割裂,精英人口流失,留守人员增多,生态问题严重等等。当传统行政化的硬治理并不能有效治理,亟需软治理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介绍选题背景、理论与现实意义,同时细致综述了本论题领域相关的研究现状,并交代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第二部分是乡村软治理的基本理论概述。对软治理的概念内容、理论基础以及必要性作了较为详尽的叙述;第三部分论述当前我国乡村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探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第四部分是结合当前我国乡村软治理问题和原因提出的解决路径。首先要提高对乡村软治理的认识和重视,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其次提高各多元治理主体的素质和合作,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乡村特色文化,最后要引导村民讲文明树新风,使德治、法治、自治三治结合,共同营造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第五部分是结语和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