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蕉穿孔线虫[Radopholus similis(Cobb,1893)Thorne,1949]是一种侵染危害多种植物的迁移性内寄生植物病原线虫,被许多国家列入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我国将其列为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香蕉穿孔线虫随着观赏植物的引进传入我国,在温室的观赏植物上发生危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近年来,在国内香蕉上也发现该线虫,而对在大田作物上的香蕉穿孔线虫种群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及其与观赏植物种群间是否存在差异尚未有研究报道。为此,本文对在我国大田香蕉和室内观赏植物上采集分离的香蕉穿孔线虫种群以及口岸从不同国家进口的观赏植物和生姜上截获的香蕉穿孔线虫种群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进行研究,并对传入我国的不同寄主和地理来源的17个香蕉穿孔线虫种群的rDNA28S D2/D3扩展区进行扩增测序和亲缘关系分析,获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对地理来源和寄主来源均不同的6个香蕉穿孔线虫种群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香蕉穿孔线虫不同种群的繁殖力存在差异是普遍现象,种群的繁殖力可能与地理或寄主来源无关,而是由种群固有的内在特性决定的;香蕉穿孔线虫的胚胎发育期不仅与种群内在的特性有关,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寄主植物的存在可能有利于卵的孵化;香蕉穿孔线虫部分种群在2℃低温下可以存活20d,或6℃低温下可以存活50d,移到适温后仍能繁殖;寄主为大田作物皇帝蕉的RHH种群在生物学特性上未显示出区别于其他5个非大田寄主种群的特征。 (2)地理来源和寄主来源均不同的6个香蕉穿孔线虫种群对巴西蕉、粉蕉、皇帝蕉和红掌均有致病力,但不同种群对不同供试植物的致病力存在差异,来自海南皇帝蕉的RHH种群对3个供试香蕉品种的致病力最强,而来自马来西亚红果的RMH种群对红掌的致病力最强。 (3)传入我国的不同寄主和不同地理来源的17个香蕉穿孔线虫种群的rDNA28SD2/D3扩展区均为750bp,序列两两之间相似性在95.1~100%之间,显示这些种群的D2/D3扩展区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其中寄主为金宝石的RGJ种群与其他16个种群亲缘关系较远而单独形成一个系统进化枝,其他16个种群亲缘关系很近,聚为一类,证实这些种群可能来源于2个不同的地理群体。 因此,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香蕉穿孔线虫不同地理和寄主种群在生长发育和繁殖力以及在低温下的生存能力和对植物的致病性等方面普遍存在差异,明确了香蕉穿孔线虫耐低温能力超过所有已报道的研究结果,首次提出影响其生存的极限低温可能比根据过去所估计的要低很多;同时首次明确了香蕉穿孔线虫观赏植物种群普遍对巴西蕉具有明显的侵染致病性,初步揭示了香蕉穿孔线虫不同寄主种群普遍具有很强的、广泛的寄主适应能力;证实了传入我国的香蕉穿孔线虫种群可能来源于至少2个不同的地理群体。这些结果为充分认识香蕉穿孔线虫的危害性、准确评估其适生能力和爆发成灾的风险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我国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阻止香蕉穿孔线虫扩散蔓延酿成更大的灾害,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