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江苏省制造业企业问卷调查的分析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cingb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我国已进入必须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科学技术已经成为解决当前和未来发展重大问题的根本手段。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现。本文的研究旨在通过对江苏省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来揭示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行为模式和真实机理,用实证的方法寻找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关键因素。  基于以往的研究文献,文章主要考察了企业的行业、规模、所有制,企业策略,R&D行为,知识产权与专利策略,组织与管理因素,投资与技术引进,企业家本身的素质,以及对政府政策的利用这八个方面的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本文用四个变量来描述江苏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情况,分别是:包含产品创新的产品占企业销售额的比例(衡量企业的一般产品创新能力),包含工艺创新的产品占企业销售额的比例(衡量企业的一般工艺创新能力),企业产品创新在世界和中国范围内的首创比例(衡量企业的高端产品创新能力),企业工艺创新在世界和中国范围内的首创比例(衡量企业的高端工艺创新能力)。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回顾了已有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对江苏省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状况按照行业、规模、所有制的分类进行描述统计,第三部分分别考察了上述八个方面的因素对于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主要的研究方法是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广义回归模型,第四部分建立影响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显著性变量表进行综合分析,并建立、检验了联合回归方程,第五部分给出若干结论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本文得到了如下几点结论:(1)企业的行业、规模、所有制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国有集体所有制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有显著的劣势。(2)市场竞争因素和开拓进取的企业家精神对各类企业技术创新都有十分显著的正向影响,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3)我国企业的R&D行为对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贡献不显著,企业创新思想的重要来源是先进的技术设备的引进和与外部研究机构(例如公共科研机构,大学/高校)的交流。(4)企业主要通过提升产品、工艺复制难度来保护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措施贡献较低。(5)企业获得高创新能力的组织要素是:善于运用外部创新思想,内部沟通充分,团队建设适于创新,良好的奖惩机制,科技人员忠诚。(6)CEO对于企业的产品创新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对于企业的一般工艺创新,从事过金融会计的CEO有负方向的影响;对于企业的高端工艺创新,具有工程方面的工作经历、乐于翻阅专业杂志的CEO有显著的促进作用。(7)政府鼓励企业之间或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R&D合作计划的政策对企业的一般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他国家政策贡献不显著。
其他文献
基于分段线性预测算法估计语音的共振峰频率,运用多通道的滤波器组对语音的频段进行划分,然后选择合适的逆滤波器逼近不同频段的短时频谱,最后依据该逆滤波器估计共振峰频率.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金融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由于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经济、金融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银行不良贷款数额在90年
研究了一种基于平面特征的视频动态跟踪方法,通过计算出初始帧图像的虚实坐标之间的单应矩阵,可以计算出任意一帧的虚实坐标之间的单应矩阵,可以实现动态跟踪的目的.在此基础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针对散乱点云简化时经常丢失过多的几何特征,提出一种保留几何特征的简化方法.首先采用均匀栅格法划分点云空间;然后分别以点云中的数据点为球心构建包围球,并在包围球中查找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城镇登记失业率呈上升趋势,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并存,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新成长劳动力数量不容忽视,经济增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了资本市场,许多业绩优良的民营企业也通过IPO、买壳或借壳进入资本市场。民营上市的公司基于并购或IPO方式,为整合资
H.264/AVC可伸缩视频编码系统(SVC)在时间域采用的可分级B帧(Hierarchical B)结构,与传统的IPPP或者IBBP编码结构相比,编码性能有较大提高.其采用调整单位时间内编码和显示的
CAMSHIFT和基于核的目标跟踪是两种经典的基于Mean Shift的目标跟踪算法,它们的实现过程有许多类似之处.为了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选择合理的跟踪方案,从目标模型、候选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