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的影响及干旱适应技术补偿能力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rs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冬麦区,但由于区域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冬小麦生长季降水稀少,因此干旱缺水是该区域冬小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同时,黄淮海平原也是气候变化敏感区与脆弱区,气候变暖导致降水变异程度加大,加之地表水时空分布不均、地下水超采严重,农业干旱风险趋向不稳定。本文利用英国Hadley中心在HadGEM2-ES模式驱动下的RCP8.5气候预估情景与CERES-Wheat模型耦合模拟的方法,比较未来不同时段(近期:2010-2039年、中期:2040-2069年、远期:2070-2099年)与基准期(1976-2005年)模拟输出结果的差异,分析了未来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产量的可能影响,剥离了温度、辐射、降水和CO2浓度变化对冬小麦产量变化的相对贡献;并结合农业干旱灾情数据,对多种气象干旱指标进行适用性比较和验证的基础上,探明了RCP8.5气候预估情景下气象干旱的演变特征;最后,明确了未来干旱对冬小麦的潜在影响,并结合产量提升效率,评价了不同灌溉适应措施对冬小麦的补偿能力,以期为区域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参考。本文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未来RCP8.5情景下,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生育期内各气象要素变化表现为光、热资源增多,降水量增加;气候变暖将导致冬小麦整个生育期缩短,但对粒重形成至关重要的开花-成熟天数无明显影响。相比于基准期(1976-2005年),未来近期(2010-2039年)、中期(2040-2069年)和远期(2070-2099年)冬小麦生育期内最高温度将分别升高0.55℃、2.17℃和3.86℃,最低温度将分别升高0.31℃、1.62℃和3.56℃;生育期内太阳辐射量将分别升高1.69%、4.24%和2.36%,降水量将分别升高16.73%、28.64%和50.09%;冬小麦播种-成熟天数在近期、中期和远期分别缩短了4d、15d和25d,播种-开花天数分别缩短了4d、15d和24d,由此可知气候变暖对开花-成熟天数无明显影响。(2)未来RCP8.5气候情景有利于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生产,其中降水量增加和CO2浓度升高(基准期设定为380ppm,近、中、远期分别为423ppm、571ppm和798ppm)带来的肥效作用起主导作用,但干旱缺水仍是该区域冬小麦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在不考虑CO2肥效作用下,RCP8.5气候预估情景将使区域平均产量在近、中和远期分别增加13.14%、14.88%和29.10%,温度、辐射和降水的贡献比在近、中、远期分别为-0.3:0.4:0.9、-0.4:0.3:1.1和-0.2:0.2:1.0,未来降水量增加对冬小麦产量增加起主导作用。具体来说,未来三个时段降水量的单独变化使冬小麦产量提高11.74%、16.38%和27.78%;增温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表现为南正北负,但在整体上使区域冬小麦产量分别减产3.64%、5.87%和5.81%。进一步分析表明,由于增温导致潜在蒸散量加大,增温后黄淮海平原特别是北部地区水分亏缺加重,而平原南部自然降水基本满足冬小麦需水,因此增温对区域北部为负效应,南部为正效应。辐射量增加将使冬小麦产量分别增产5.04%、4.37%和7.14%,但辐射量的增加也通过提升蒸散量使区域水分亏缺状况加剧。因此,干旱缺水仍是该区域冬小麦充分利用未来增加的光、热资源的限制性因素。CO2肥效分析表明,RCP8.5情景下CO2浓度升高将使区域冬小麦的产量将分别增产3.68%、17.47%和41.87%,因此综合而言,降水量增加和CO2浓度肥效作用是未来气候变化影响冬小麦产量的主导因素。(3)尽管未来RCP8.5预估情景下降水量有较大幅度提升,但由于温度和辐射量的增加导致潜在蒸散量增加,且速率大于降水增加速率,因此黄淮海平原气象干旱将呈不断加重的演变态势。基于统计的农业干旱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和绝收面积等指标,对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基于Penman-Monteith蒸散模型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PM)和基于Thornthwaite蒸散模型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TH)在黄淮海平原的区域适用性分析表明,SPEI-PM较其他两种干旱指标对农业旱情面积具有更好的相关性和适用性,因此本文采用SPEI-PM表征未来黄淮海平原干旱风险变化趋势。在RCP8.5情景下(2010-2099),尽管自然降水量预估以1.88mm·yr-1增加,但由于温度和辐射量的增加导致潜在蒸散量也以3.58 mm·yr-1不断增加,增加速率大于降水,因此基于SPEI-PM指数的气象干旱分析表明未来黄淮海平原干旱呈加重趋势,具体表现为干旱事件发生频次增加,单次干旱的持续性和严重性亦呈增加趋势。(4)尽管RCP8.5气候预估情景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生产有积极作用,但伴随着未来气象干旱加重,干旱对冬小麦造成的潜在减产率也不断加大,单次灌水以拔节水对干旱影响的补偿能力最为明显,两次灌水以拔节和灌浆水组合最佳。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的干旱减产率(雨养产量与潜在产量之差)在基准期、近期、中期和远期分别为41.58%、47.31%、53.54%和50.92%,呈逐年代上升趋势。关于不同灌溉措施适应补偿能力研究表明,拔节水的产量补偿能力最为明显,未来各年代的补偿能力分别为16.30%、18.67%和16.66%;其次是灌浆水,单独浇灌浆水的产量补偿能力为6.11%、5.12%和5.89%,而拔节水和灌浆水二水处理下各年代的补偿能力分别为23.64%、25.17%和23.77%;越冬水的产量补偿能力和产量提升效率最小。因此在黄淮海平原,特别是北部地区水资源日趋紧张的背景下,应首先满足拔节水的需求;在有条件满足两水灌溉区域,拔节水和灌浆水组合产量补偿能力最大。同时,尽管作物模拟表征的越冬水对产量的补偿能力最小,产量提升效率不高,但在实际农业生产中,越冬水是足墒培育壮苗、夺取小麦高产的关键,小麦的安全越冬也与入冬前土壤水分含量和苗情有关,因此在干旱减产率较重的黄淮海北部地区,在保证拔节水和灌浆水的灌溉外,应在冷冬年份注重越冬水的灌溉,确保冬小麦安全越冬。
其他文献
对新型渗透剂用于杨木APMP制浆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杨木APMP制浆过程中浸渍段氢氧化钠用量与磨浆能耗之间的数学回归方程模型,即:y(磨浆能耗)=3147.18-74356.73x+575966.56x^2(
分析了中等规模汽车模具企业数据管理的现状和问题,研究了中等规模汽车模具企业的PDM系统信息模型,包括用户信息模型和设计数据信息模型两个子模型。构建了基于AVIDM数据管理
对慢性病患者的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能够防治慢性病,控制国内慢性病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社区老年慢性病管理存在许多不足,不利于社区老年慢性病
目的:评估乳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中3级和4级的乳房病变的放射学模型,借用类似于活检的灵敏度阈值,从基于磁共振T1WI的乳腺增强图像(DCE-MRI)中提取病变表征来区分乳腺肿块的良恶性。材料及方法:选取两个独立中心的317名女性(第一中心:中日友好医院:267名患者,103名恶性和164名良性病变;第二中心: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0名患者,33例恶性和17例良性病变),分成
古拙:一种特定的审美意识张祖平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存空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与环境由统一逐渐转趋分离乃至对立。当人类终于意识到这种变化带来了严重后果时,便出
<正>回顾冷链物流发展历程,从起步到展翅高飞,一年一个变化。相较于2008年的"概念兴起"、2009年的"跑马圈地"、2010年的"五年规划"、2011年的"波澜骤起"、2012年的"局部过剩"
甲醇燃料电池以清洁、高效等特点受到广泛的关注。质子交换膜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核心组件之一,已经逐渐成为了研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这一领域的热点。现今已经商业化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营养支持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不同营养方式,其中49例采用空肠造瘘营养管方法(观察组),47例采用鼻空肠营养管方法(对照组),并
10月23日,在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一个月之后,《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以下称《预案》)也随之正式发布,原《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暂行)》(以下称《暂行方案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当今社会的知识经济有了更进一步深入的发展,导致区域人才竞争更加激烈,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情形,越来越多的地方都根据形势的变化制定出台相应的人才政策,多项致力于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相继出台,用尽各种办法来吸引人才。近年来,泉州市洛江区抓住了发展机遇,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和转型,大力促进智能制造业的深入发展。人才队伍的发展对洛江至关重要,因此,在新的发展时期,面对复杂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