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配修复蛋白表达情况对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状态的影响和相关高危因素的分析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que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结直肠癌错配修复蛋白表达情况与区域淋巴结状态关系的研究研究背景根据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不同,结直肠癌可分为错配修复蛋白表达正常(mismatch repair proficiency,pMMR)和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mismatch repair deficiency,dMMR)两种类型。与pMMR相比,dMMR的结直肠癌患者往往伴有脱氧核糖核酸中(deoxyribonucleic acid,DNA)微卫星(microsatellite)的高度不稳定以及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例如较早的发病年龄,更多的低分化肿瘤以及较好的预后,但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情况与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regional lymph nodes,RLNs)状态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在一个较大规模的结直肠癌患者数据库中,探究结直肠癌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情况与RLNs状态之间的关系,以期更全面了解dMMR与pMMR两者之间的区别,为临床医师制定相关的手术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直接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一步筛选患者信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评估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进行匹配,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逻辑回归等分析方法,比较pMMR与dMMR两组患者之间RLNs状态的差异。RLNs状态主要包括阴性/阳性淋巴结的数量、淋巴结转移率及淋巴结转移部位等指标。研究结果我们共收集了 294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最终纳入2670例Ⅰ-Ⅲ期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包括dMMR患者272例,pMMR患者2398例。通过PSM,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得到较好的匹配,在PSM之后,与pMMR相比,dMMR 患者具有更多的淋巴结总数(total number of lymph node,TLN,median:28.00 vs 23.00,p<0.001)、更多的阴性淋巴结数(number of negative lymph node,NLN,median:27.00 vs 22.00,p<0.001),更少的阳性淋巴结数(numberofpositive lymph node,PLN,median:0.00(IQR,0.00-0.00)vs 0.00(IQR,0.00-3.00),p<0.001)。此外,dMMR患者具有较低的淋巴结转移率(lymphnoderatio,LNR,median:0.00(IQR,0.00-0.00)vs 0.00(IQR,0.00-0.12),p<0.001)、阳性淋巴结对数比(logodds ofpositive lymph nodes,LODDS,median:-3.85 vs-3.30,p<0.001)以及更小的淋巴结转移范围(肠周淋巴结转移:21.9%vs 38.4%,p<0.001;系膜淋巴结转移:10.1%vs29.1%,p<0.001)。在多因素分析中,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状态与RLNs转移(OR:0.36,95%CI:0.23-0.55,p<0.001)及其转移范围仍然显著相关。研究结论与pMMR相比,dMMR结直肠癌患者往往具有更高的TLN、NLN,较低的PLN、LNR、LODDS以及较小的淋巴结转移范围,因此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状态可考虑作为一个潜在的分子标志,用于辅助评估淋巴结状态并指导制定更加个体化的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的清扫范围。第二部分: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陷的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分析研究背景区域淋巴结(regional lymph nodes,RLNs)是结直肠癌患者中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出现RLNs转移往往提示患者较差的预后。术前更准确地评估是否有RLNs转移及其转移范围,将有助于临床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同时避免过度治疗。目前,结直肠癌RLNs合适的淋巴结清扫范围仍有争议,且较多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接受了不必要的淋巴结清扫手术,其原因在于术前不能准确评估患者的淋巴结状态。因此,临床上亟待提高术前预测结直肠癌患者RLNs转移的准确性。与错配修复蛋白表达正常(mismatch repair proficiency,pMMR)相比,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mismatch repair deficiency,dMMR)结直肠癌患者往往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表现,包括更少的转移淋巴结数量及较小的淋巴结转移范围。但在dMMR患者中,其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进一步分析dMMR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以期为这部分患者的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手术策略的选择提供新的思路。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了 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结直肠癌患者,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确定患者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的情况,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一步筛选患者信息,最终纳入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357例dMMR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逻辑回归等分析方法,进一步探究dMMR结直肠癌患者常见临床病理因素与RLNs转移的关系。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脉管瘤栓、癌结节、术后病理T分期(pT),阴性淋巴结个数(NLN)及MSH6蛋白的表达情况均与RLNs转移有关。此外,15例高分化肿瘤及13例pT1期dMMR患者均无RLNs转移。在纳入术前能够获取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后,我们发现肿瘤分化程度(OR=2.58,95%CI:1.57~4.27,P<0.001)、pT 分期(OR=3.78,95%CI:1.45~12.96,P=0.015)以及 MSH6 蛋白的表达情况(OR=2.19,95%CI:1.16~4.40,P=0.021)仍然与RLNs转移显著相关。根据上述三个因素将患者分为不同的风险组,不同亚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比例及转移范围均有明显的差异,这为结直肠癌患者进一步制定更合适的RLNs清扫范围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研究结论在dMMR结直肠癌患者中,pT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和MSH6蛋白的表达情况是RLNs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术前检查手段评估以上三个指标有望进一步提高预测dMMR患者RLNs转移的准确性,并根据其淋巴结转移风险及范围制定更加个体化的淋巴结清扫策略。
其他文献
目的:(1)分别探讨急诊床旁即时经胸心脏超声(TTE)各征象对A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的早期独立诊断效能和联合诊断效能;(2)检测AA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酸性调宁蛋白(Acidic calponin)的浓度水平,探讨上述标志物单独或与即时TTE联合作为A型AAS早期诊断方法的可行性,并寻找最优联合诊断组合。方法:(1)收集整理2017年
研究背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在所有恶性肿瘤中的年发病率构成比为9.8%,排名第三;年死亡率构成比为9.2%,排名第二。结直肠癌最经典的发生途径为正常上皮-腺瘤-腺癌演进过程,约85%的结直肠癌经由这一途径发生。因此,深入理解这一演进过程,探索影响这一演进过程的关键蛋白有助于开展结直肠癌的靶向预防,然而,目前缺乏对正常上皮-腺瘤-腺癌演进过程在蛋白层面系统深入的认识
目的: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PAH)是中国引起肺动脉高压的最常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并且尽管已经有了诸多靶向药物,但仍然缺乏更为有效及更具有普适性的治疗策略。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具有不依赖先验知识对目标样品进行检测和分析的能力,可用于特殊代谢物和代谢通路在疾病发生中作用的探索性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先心病不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对照组)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病例组1)及特
背景第八版肺癌分期系统对同时性多原发肺癌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类,此次的改动较之前几版分期差异较大。其中,多发磨玻璃/附壁型(Ground-glass/lepidic,GG/L)肺腺癌作为独特的一类同时性多原发肺癌被单独列出。但截至目前,多原发肺癌的分期仍然是基于传统的TNM分期。通过回顾既往研究和临床数据,我们发现,即使是对于同一分期的多原发肺癌,患者的复发生存情况也会出现较大差异。因此,我们想要建
柴胡(Bupleuri Radix)是我国最常用的大宗中药材之一,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人工栽培,但在进入21世纪后才逐渐取代野生柴胡成为商品柴胡主流产品。在此之前的很长时间中,人们对野生柴胡的利用长期处于多基原物种混用的状态,而《中国药典》收录仅有柴胡Bupleurumchinense和狭叶柴胡B.scorzonerifolium二个基原物种。由于柴胡属植物形态辨识不易,野生分布区广泛且多物种重叠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是许多重要代谢酶的辅酶。其氧化型NAD+接收细胞内许多分解代谢通路如糖酵解,三羧酸循环,脂肪酸氧化等释放的电子生成还原型NADH。呼吸链氧化NADH并将电子传递给氧气,从而再生NAD+维持细胞内的NADH/NAD+平衡。在呼吸链缺失或低氧时,NADH/NAD+比值升高,造成NADH还原应激(NADH reductive stress)导致细胞代谢紊乱。NADH还原应激
研究背景肝纤维化是指肝脏损伤后,损伤部位被瘢痕替代的病理状态。肝纤维化可由多种慢性肝病引发,包括胆汁淤积性肝病,慢性乙肝感染,非酒精性脂肪肝炎,酒精性肝炎等。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肝纤维化可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由于肝脏具有强大的再生功能,能够在组织受损后重建原始结构和功能而不会造成瘢痕,因此肝脏对各种损伤都有着较强的抵抗能力。然而当肝脏处于慢性肝病中时,肝再生减弱,肝星型细胞被激活并分泌细胞外
目的:比较方氏头皮针结合体针与单纯体针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66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3例,脱落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穴取神门、百会、照海、三阴交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方氏头皮针,头穴取伏象头部、伏脏上焦、伏脏中焦、思维穴等,飞针直刺后行震颤手法。两组均每日1次,共治疗2周。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中文版压力知觉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作为恶性程度极高的肺癌亚型之一,以肿瘤生长速度快、新生血管多、侵袭转移能力强以及容易耐药复发为特点,患者预后差,五年生存率只有7%左右。深入研究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具体分子机制,既是改善小细胞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关键,也是目前小细胞肺癌诊治工作的一大难题。近年来,外泌体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诊断治疗中的作用备受研究者关注。外泌体中的微小
背景:长寿特别是与脂代谢平衡调节的双关联基因对维持人体健康状态尤其是促进老年人健康延缓衰老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长寿和脂代谢双关联之间的多组学联合的系统研究尚未见有。因此,开展长寿相关的表型组、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的系统研究将有助于多维度探索健康长寿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也可为老年疾病的防治进而实现健康老龄提供新的依据。目的:1、在长寿人群中识别和验证新的长寿特别是与脂代谢平衡调节的双关联基因,并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