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应急通信的无人机时延管控技术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__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频发,导致传统有线和无线地面基础通信设施(如地面基站等)损毁严重,受灾地区的通信发生中断。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可以作为移动空中基站及中继,应用于灾后应急区域的快速通信部署,实现受灾地区通信连接的高效恢复。随着应急业务种类的与日俱增,如灾情实时感知与常态化监测等,各类应急业务时延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Qo S)需求差异性不断增大,传统公平性时延服务质量保障(Deterministic Delay-Bounded Qo S Provisioning,DDQP)技术仅能满足单一的时延需求,如何保障无人机应急通信中业务的异构时延需求成为一大难题。下一代无人机应急通信网络将支持短数据包业务,如大规模机器到机器(Massive Machine-to-Machine,MM2M)通信等,这对端到端(End-to-End,E2E)时延提出了极为严格的要求。现有的无线信道传输策略仅适用于长数据包业务,如何实现短数据包的超低端到端时延数据传输是下一代无人机应急通信网络所必须设法解决的问题。因此,应急通信在时延管控方面面临巨大的挑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面向应急通信的无人机时延管控技术。具体工作如下:一、基于统计性时延服务质量保障(Statistical Delay-Bounded Qo S Provisioning,SDQP)的无人机应急通信网络时延管控。本文通过建立基于统计性时延服务质量保障的差异化时延需求映射模型,表征无人机应急通信网络中各类业务的异构时延需求。本文部署无人机临时基站为用户提供数据传输,代替由于灾害导致严重损毁的地面大型基站,同时底层部署频谱共享设备到设备通信(Device-to-Device,D2D)以提高频谱效率并扩大覆盖范围。本文提出了不同时延服务质量需求下的无人机应急通信网络有效容量最优化问题,该问题受平均功率约束和无人机缓冲区大小约束。通过求解最优化问题,设计了面向统计性时延服务质量保障的最优资源分配方法。数据仿真结果分析了在无人机用户(UAV Users,UUs)和D2D用户共存的情况下D2D分布密度、干扰功率水平和干扰链路质量对有效容量的影响,并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最优功率分配策略能在不同的时延服务质量需求下实现最大有效容量。二、基于有限块长度(Finite Block Length,FBL)传输的无人机应急通信网络时延管控。由于排队时延与传输时延之间存在权衡关系,而现有的研究都集中于优化单个时延,因此本文研究排队时延及传输时延的联合优化。基于有限块长度传输理论的无线信道传输策略,本文构建了统计性排队过程模型,分析了不确定性排队时延,提出在满足排队时延边界违反概率阈值约束下的平均端到端时延上界最小化问题,使得排队时延超出排队时延边界的概率保持在极低水平的同时,通过设计最佳有限块长度最大限度的降低平均端到端时延上界,保证无人机应急通信网络对端到端时延的严格需求。特别是,本文提出了到达速率随机服务速率固定下以及到达速率与服务速率均随机的平均端到端延迟上界最小化问题。对于到达速率随机服务速率固定的有限块长度传输,提出了基于参数近似和二分迭代的块长度优化方案,以最小化平均端到端延迟上界。将问题拓展到到达速率与服务速率均随机的有限块长度传输,提出了基于函数拟合和遍历搜索的最优块长度搜索方案,以最小化平均端到端延迟上界。数值仿真结果分析了不同数据包传输错误概率,信号发射功率,排队时延超限概率等参数下的平均端到端时延上界性能,验证了传输时延与排队时延之间的确具有权衡关系,表明存在一个最佳块长度使得平均端到端时延上界最小化,与LTE(Long Term Evolution)帧相比,本研究提出的方案可以将端到端时延减少到亚毫秒级别。
其他文献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双极电极(BPE)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和生物分析、材料合成、和催化剂筛选等领域。在化学和生物分析及催化剂筛选领域,BPE上的电信号通常用电致化学发光(ECL)、电致变色以及荧光反映出来。其中,ECL以其低背景干扰、操作简单、高通量和可视成像能力等突出优点,是目前应用最广、也是最受欢迎的一种检测方式。而通过对双极电极的阴阳两极进行一定的修饰,可调节双极电极上的电化学信号,从而使得ECL
X射线通导测一体化卫星有任务多样,参数众多,接口丰富等特点。因此传统卫星不能满足X射线通导测一体化卫星的需求。而软件定义卫星是以软件为手段,将传统卫星上由分系统实现的通信,载荷等功能软件化,便于通过软件实现卫星的在轨重构,以此适应不同的任务需求。软件定义卫星的设计理念是将卫星硬件和卫星软件解耦合,设计模块化的硬件,有助于实现软件定义卫星的快速集成与装配,为卫星的产品模块化生产,灵活性配置,快速响应
高光谱图像异常检测技术是高光谱遥感图像处理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相关研究已成功应用至环境监测、稀有植物保护、军事伪装和隐藏识别等领域。然而,受成像平台误差、大气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高光谱图像存在背景成分复杂、数据冗余、先验信息欠缺等问题。为缓解或者克服上述问题对异常检测性能表现带来的影响,本文深入分析了高光谱遥感图像的数据特性,设计了两种基于对抗学习的高光谱异常检测算法,分别从无监督特征提取和半监督背
伴随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图像被广泛应用到变化检测、遥感解译等领域。但是,遥感图像匮乏、质量不佳以及多样性不足的问题限制了遥感解译等后续研究的性能提升。众多研究表明,数据增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该方法通过学习训练样本的数据分布,合成逼真的遥感图像,达到数据扩充的目的。因此,本文基于生成对抗网络,构建了两个用于遥感数据增强的图像生成模型,可以生成富有变化的高质量图像,并大大缩短生成时间,为遥感解
神经网络是一门十分重要的机器学习技术,它是人工智能领域目前最为火热的研究方向之一。基于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技术依靠其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都取得了十分普遍的应用。然而,为了增加神经网络的推理准确率,网络结构发展日趋复杂,层数和节点数量日益增大,伴随而来的是参数量和计算量的急剧增加,这对硬件平台的数据带宽和计算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基于神经网络计算处理高度并行这一特性,GPU
结构域作为蛋白质三维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蛋白质的功能具有直接影响。准确识别蛋白质结构域对蛋白质结构解析至关重要。传统的试验方法测定蛋白质结构域,虽然准确、可靠,但是成本高、效率低。对蛋白质不连续结构域预测研究有助于蛋白质三级结构测定和功研究,对疾病发生机制理解和开发新的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序列的研究方法很少考虑到不连续结构域检测问题,基于结构的方法虽然大多都能考虑到不连续结构域边界划分,但
时间敏感网络是目前国际产业界正在积极推动的通信技术,它是以标准以太网为网络基础,通过高精度的时间同步、流量整形、路径控制、资源预留和业务调度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为实时敏感业务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保障,被广泛的应用在工业控制、车载网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因此对时间敏感网络进行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本文在研究了时间敏感网络中的关键技术以及标准协议的基础之上,通过对IEEE802.1 Qbv协议和保护带
随着系统级封装(SiP)技术在航天领域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星载计算机等航天电子设备已搭载SiP技术封装的多片结构系统,然而由于晶体管特征尺寸减小带来的单粒子效应加剧现象,也导致航天电子设备的可靠性问题成为航天领域研究的重中之重。得益于成本低、效率高、灵活性强等优势,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可以在较高的精度上模拟高能粒子入射芯片的过程,相比于受限因素较多的空间搭载实验和地面模拟试验,是验证芯片辐射可靠性强有
近年来随着智能驾驶、机器视觉、增强现实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深度信息感知成为国内外热点研究课题,其中双目立体视觉作为一种基于视差原理的深度信息获取方法被广泛应用。然而在高速运动、高动态范围和复杂光线场景下,由于传统相机存在延迟和动态模糊等问题,给立体匹配过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事件相机作为模仿人类视网膜的新型传感器,具有快速捕捉亮度变化、动态范围大等优势,有助于解决高速运动和复杂光线带来的匹配问题。但事
在汽车中的无人驾驶应用中,往往使用了多种不同的传感器的联合数据融合信号处理,其中毫米波雷达是一种利用毫米波波段进行主动感知的传感器,也是在无人驾驶设备中抗干扰能力强和成本适宜的传感器之一。相比于光学摄像头、激光雷达等其他传感器,毫米波雷达不受光照、气象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其穿透能力强,并具有全天候和全天时工作的特点,可对目标进行跟踪与识别,并且其数据精度高,可根据需求进行模式变换以达到短中长距离的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