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藏人民调解工作的法律思考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tmlb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已经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传统治理理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人民调解制度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纠纷解决机制,所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正在走向瓦解,使得人民调解制度备受质疑。为此,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如何抓住时代的机遇,改革和完善各项机制,使其再次焕发生机与活力,将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  本文立足于中国二元社会结构的现实,以西藏人民调解工作为题,通过对西藏山南地区人民调解工作的实证研究,以此作为参照来考察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基层治理的方式和特点,找出人民调解与农村社会构成的某种关联,从而分析人民调解发展的趋势和变迁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社会治理路径的选择和进一步改革完善农村人民调解工作提出若干建议。  本文分四个部分对人民调解工作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探讨。  第一部分阐述人民调解制度的基本理论。首先,从人民调解的概念入手,重点分析人民调解的特征,尝试突破传统法学的思维局限,论述人民调解对于发展基层民主自治、实现国家法与民间规则的融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其次,通过对当代人民调解制度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根源的详细介绍,并结合真实案例的剖析,阐明人民调解制度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中无可替代的地位和独特的作用,重申发展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包括人民调解)的必要性,从而完成对ADR(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概念的准确界定,指出ADR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多元的且各个解纷机制互相交织但又无法完全替代的集合。  第二部分分析西藏山南地区人民调解工作的现状及其存在基础。首先从整体层面对西藏山南地区的司法诉讼、行政裁决、行政调解、神明裁判这四种纠纷解决机制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各种纠纷解决机制的生存空间和发展趋势。着重对西藏人民调解工作的发展状况进行定量研究,采用大量的现实数据,以图表的形式对人民调解工作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形象比较,得出人民调解在解决西藏民间纠纷中具有无比重要作用的结论。在此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西藏人民调解工作进行实证分析,运用法社会学的分析方法,进一步论证人民调解在西藏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基础,从而找出西藏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严酷的自然条件,政治上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藏族独特的出世文化与人民调解在民间社会被广泛采用的关联。  第三部分是对西藏山南地区人民调解所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分析。通过对多年来人民调解处理的纠纷数进行纵向比较,分析西藏山南地区人民调解工作的发展趋势,并指出在农村社会人民调解功能正在逐渐弱化的客观现实。针对人民调解存在的问题,首先分析了对人民调解的主观认识不足,着重对泛诉主义和功利主义进行批判,重申人民调解本身追求的仍是一个以公平正义为基础的和谐秩序,人民调解中存在的个别错案并不足以来否定人民调解制度存在的合理性。最后,文章从薄弱的基层组织自治能力、工作人员较低的文化素质、司法确认制度的设计缺陷、指导机构的重复和职能的模糊等几个方面分析人民调解弱化的客观原因。  第四部分针对西藏人民调解发展的现状及其问题,从实现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局势长治久安两个方面阐述进一步改革完善西藏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意义。然后,从人民调解当前最根源的问题入手,从法理的角度分析了现代公共财政的本质,结合对政府财力的实证分析,指出政府公共财政为人民调解提供物质保障的可行性,并充分论述了政府公共财政为人民调解提供支持的合法性。同时,文章也指出提高村干部文化素质是建立现代人民调解人才队伍的关键之所在,结合现有国家政策提出深化改革的举措。最后,文章着重从三个方面提出在立法上进一步完善司法确认制度,健全政府对人民调解工作的连贯协调指导机制,积极建立一个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有机衔接的“大调解”格局的建议,以期加强对人民调解的改革完善。  通过对上述四个部分的阐述,笔者认为,人民调解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纠纷解决机制,其存在是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的,它不仅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髓,而且还孕育着我们对现代法治的深切期望,更是中国实现民主社会的必然进路之一。尽管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一系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新气象给人民调解工作带来了诸多的问题与挑战,但是,人民调解在“第一道防线”中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其解决纠纷的有力作用是清晰可见和毋庸置疑。同时,社会转型带来的不仅是风险,其本身也孕育着众多的发展机会,多元化的社会结构促使了民主理念的产生和对多元价值的尊重,伴随着我们对纯法治主义的反思和对泛诉主义批判的深入,这都给人民调解的继续存在与发展留下了空间。特别是在中国二元社会结构下,小到一个地方(包括西藏)大至一个国家,依靠单一的纠纷解决机制已经无法应对全部的问题,“一刀切”的运作模式已证明不可行,建立一个含盖人民调解制度的多样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已经势在必行。  为此,笔者最后认为,只要我们拿出足够的智慧和决心来积极的进行人民调解的各种理论建构与实践尝试,人民调解制度依然没有过时。人民调解制度只要牢牢抓住社会转型这一历史机遇,在充分考虑中国国情的基础上,统筹兼顾,不断地改革和完善人民调解的各项机制,定会让人民调解这一“东方之花”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其他文献
该文以秦岭隧道工程为例 ,以测量设计为前提 ,全面论述了特长隧道平面GPS网的布测方法 ,包括作业方案设计、外业观测和基线向量解算与评价、控制网平差及其精度与可靠性。同时还对布网中存在的有关问题 ,如原《规范》B级网观测限差及作业要求、隧道进洞方法和隧道GPS网横向贯通误差估计等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这幅《梅雀图》中,红梅艳丽而不失苍劲,八只麻雀屹立于枝头,成双成对,给人一种坚定而不失情趣的意境。这幅作品作于1893年,是任伯年晚年作品,也是其典型代表作。任伯年在花鸟
期刊
公司简介:中建一局装饰公司家居营造中心于1998年正式成立,主要从事家居装饰,如今拥有众多梯度的回头客。顾客的信任与自身的实力是公司赖以存在的基础。国家一级资质装饰企
期刊
从营销学角度看,频道特色化是一种差异化竞争策略。本文所讲的特色频道涵盖了专业频道,外延比专业频道要广。从中国国情来说,提频道的特色化,比专业化要更加合适。一是因为部
该文讨论了基于DEM的单影像自动解析地质点三维坐标的方法 ,并提出了方位线探测方法及其数学模型。
这是世界上第一座用碳纤维合成材料缆绳承拉的大跨度吊桥,与钢缆索不同,碳纤维缆绳抗压强度较小,也就是耐拉不耐压,为此,设计与施工单位革新了有关工艺,保证了大桥建设的质量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更新,互联网对人们生活渗透的深度和广度都有相当程度的增加。庞大的互联网使用群体和便捷的信息传播方式也促使了近年来网络热点事件频发。网络热
该文就GPS卫星定位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应用的几个实质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实际应用的措施和方法 ,供参考。
一、镜子的类别与进化过程rn人们在生活当中离不开镜子.古代人们最早借助水面梳妆打扮,进而借助金属发明了铜镜.后来,人们学会把水银(汞Hg)镀在玻璃上,再刷上一层保护漆,在玻
本文以民乐地区的人类学田野研究为基础,聚焦于华南丝织重镇南海民乐的城市化进程。通过对民乐地区与丝织业密切相连的社会、经济、文化的长时段考察,勾勒出民乐从“集镇化”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