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曼殊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smoreaar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从古典走向现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无数的个人沉淀成为历史的沙石,铺垫了文学转型之路,苏曼殊就是其中之一。此论文从选题到构思都是依照文学史整合的思路,把苏曼殊置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宏大历史背景中,以“中国文学现代转型”为理论依据,考察和阐释苏曼殊的译学思想和文学创作在中国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审美转换之初的重要驿站作用。透过他放达的人生姿态和艰难的生存选择,我们将看到20世纪初文化——文学空间的多元化生态,它所打开的历史的包容性和复杂性会很大地丰富20世纪中国的思想内涵。除论文第一章绪论,论文主体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来论述“苏曼殊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第二章是基于一个世纪以来政治革命和文化启蒙等文学史模式对苏曼殊的误读和曲解,从对身份的分析起,重新界定其思想和文本内涵,认为苏曼殊虽然曾经是披发长歌的革命者,也曾经试图以体现东方智慧的佛学和西方人文精神的浪漫主义诗歌来启蒙民智,更执著追求“断惑证真、悟入真如”成为高僧大德,但是他最终以艺术的、审美的力量参与了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历史建构。第三章是苏曼殊的文学翻译呈显了他从革命救国到启蒙救国再到审美人生追求的内在线索,它融会了苏曼殊个人的生存体验和生命悲歌,也是他以文字救赎自我、实现自我的体现。在这里的论述试图通过对其译学思想和史学意义的梳理,从而揭示文化冲突中中国现代文学的特质,认定苏曼殊“重艺术、轻功利”的审美理念和翻译实绩成为导引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座“浪漫之桥”。第四章是从浪漫主义文学的审美特质出发,探讨了苏曼殊小说旁文本在自叙性的叙述模式和主体性、抒情性、感伤性等艺术形态方面对古典文学的超越和对五四抒情文学的滥觞及勃兴的重要意义,为五四“自叙传”等抒情小说的历史性特征做出了寻根追源的求证。苏曼殊通过他的作风和艺术,体现了旧时代的中国文学传统和西方的新鲜的鼓舞人心的浪漫主义的巧妙结合。论文的结论是从宏观的整体性视角对苏曼殊文学所包容的历史价值内蕴做的总结。总之,本论文在汇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在重塑苏曼殊的文学史地位上将会呈现出自己的新意,为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提供了共时性多元空间对象,重新评价苏曼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其他文献
研究了开展机组资源管理(crew Resource Management)训练需求分析的内涵,借鉴企业培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军队实际,构建了运输机机组资源管理训练需求分析过程模型,提高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除了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的讲授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本文拟从提升课程主讲教师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和能力,精选
对库切来说,小说是各种话语竞争的场所,而不是某种支配叙事的程式性展开。他关注历史和现实被话语建构的特征,但是他不认为存在着一种可以不经受检验和质询的话语,不管是历史
<正>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曾经这样论及名字的功能:“字取有意,名求传实:意义可了(meaningful),字之职志也;真实不虚(truthful),名之祈向也。”可见,名字不仅仅是形诸书
<正> 黄果树大瀑布是老题材了,如何写出新意,确实是摆在诗人面前的一大难题。著名歌词作家乔羽的《黄果树大瀑布》之所以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是因为将抽象的感情物化了,并在
光纤布喇格光栅传感器的应变、温度交叉敏感特性是影响实用化的关键因素,封装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手段。该文通过对比保护性封装、增敏性封装和温度补偿(或分离)等3种光纤布
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升,为获得可持续性发展,也对环境友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防锈剂开始向环境友好、多功能等方向发展。防锈剂保护技术的主要特征为用量少、见效快
明代散曲在元代的基础上有一个很大的发展,不仅作品数量巨增,质量也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而且还涌现出一大批散曲作家。在明代中后期,随着散曲的雅化,一大批女性也参与了创作,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鳞翅目:草螟科)是一种世界性害虫,主要在36~55&#176;N的广阔地区为害。在我国,草地螟主要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为害,并经常暴发成灾和造成重
《后汉书·文苑列传》的设立,建立在东汉文人增多,文章渐富这一基础之上,亦被视为文人地位提升的标志。范晔《后汉书·文苑列传》并非一人一时的创建,而是经汉魏晋至南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