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是开放的综合系统,具有很大的脆弱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内外部不确定性冲击逐渐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也日益凸显。为应对诸多不可预测风险,城市韧性的概念被应用到了城市规划和管理领域,从发展的角度为城市应对不确定性冲击提供了新思路。要落实城市韧性理念到实际操作中,需先进行城市韧性的评价。我国学者对城市韧性的研究处在理论探索和定性评价的初期,缺乏定量评估研究。且研究尺度多是单时段的静态比较,少有运用空间统计学来对城市韧性进行分领域研究。因此,进行城市韧性定量评价,并运用评价结果探索城市韧性的空间关联性和演化情况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城市韧性研究现状的梳理,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立足于城市发展现状构建了城市韧性水平时空评价概念模型,确定城市由物理环境、社会经济和信息科技三度空间构成,有抵抗、适应和恢复三个发展阶段和稳定性、效率性、适应性和冗余度四种属性,并以此为基础提取了影响因素。然后,基于指标体系的构建,运用遗传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和空间统计方法,建立城市韧性评价模型和空间相关性模型。在评估城市韧性水平的基础上,揭示其整体空间自相关的程度及局部空间自相关的规律。最后,本文采用东北地区37个城市2009-2018年的数据来进行实证,通过Matlab2018b、Arcgis10.0和Geoda等软件来分析,得到研究区域近10年的城市韧性水平,时间演化规律和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城市韧性整体水平无明显提高趋势,但哈尔滨、长春、沈阳和大连四个核心城市的韧性水平有显著提升。根据输出图像显示,东北地区城市韧性全局相关逐步增强,城市韧性空间分布两级分化明显,南部城市韧性水平较高而北部城市韧性水平较低。主要分布规律为高韧性核心城市点状分布,其余城市韧性呈现以高韧性城市为中心逐步向外递减的状态。此外,城市周边的集聚状况也会随时间变化,南部城市处于高高集聚状态,而北部则处于低低集聚状态,此外,因受到周边高值城市的影响,高低聚集状态逐渐向高高集聚转变,且变化情况非常显著。由此可以看出,城市韧性全局空间自相关性是由同类型聚集数量的增加带来的。通过加强城市间的空间联系,并与城市韧性评估结果相结合,政府可以识别城市的薄弱领域和主要影响因素,从而为城市制定有效的韧性提升政策,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