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金属有机框架介导的肿瘤联合治疗的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报道,预计到2021年,美国将有189万例癌症新发病例和60万例癌症死亡病例。对于像癌症这样复杂的疾病,单一的治疗策略往往是不够的。多管齐下的联合疗法逐渐进入研究人员的视野。在本论文中,我们讨论了基于仿生金属有机框架(MOF)构建的光热治疗(PTT)、芬顿疗法和化疗的多功能纳米治疗平台所介导的联合疗法治疗癌症的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通过构建一种富含三价铁离子的金属有机框架纳米颗粒,其中铁离子作为纳米酶参与芬顿反应,催化内源性过氧化氢生成最强的活性氧——羟基自由基(·OH)用于杀伤肿瘤,这种治疗机制已成为癌症治疗的新策略。然而,由于肿瘤组织的异质性和内源性过氧化氢不足等问题,芬顿反应的治疗效率将受到极大的限制,而精准的光热疗法可以通过提高体系温度催化芬顿反应来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开发了基于金属有机框架铁离子介导的芬顿反应的联合治疗平台,即PPy-CTD@MIL-100@MPCM纳米粒子(PCMM NPs),并探索了PCMM NPs对热休克反应(HSR)的抑制作用。纳米粒子表面包被巨噬细胞膜(MPCMs),通过其表面的生物大分子对肿瘤细胞信号分子的响应,PCMM NPs可以被招募到肿瘤组织中,从而增加其在肿瘤组织中的积蓄。PCMM NPs的核心为聚吡咯(PPy),利用其高效的光热效应不仅可以对肿瘤造成热消融,而且还因其提高了肿瘤局部的温度增强了芬顿反应的反应效率。虽然光热治疗和芬顿反应会触发肿瘤自身的保护机制——热休克反应,但PCMM NPs负载的斑蝥素(CTD)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抑制这种反应,为PTT和芬顿疗法提供了保障,同时提高芬顿反应的效率,实现肿瘤PTT、芬顿疗法和化疗的联合治疗。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都证明,联合治疗可在皮肤耐受阈值(330-1000 m W/cm2)内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达到90%以上。最后,我们还探讨了PCMM NPs在光热治疗中抑制HSR的作用,发现浓度为14.5μg/m L的CTD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HSR。综上,PCMM可以作为一种很有前途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用于未来癌症的联合治疗,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其他文献
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IMN诊断的最主要分子标志物是抗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的自身抗体(anti-PLA2R),存在于超过80%IMN患者体内,在健康人体内不存在。anti-PLA2R结合肾小球足细胞表面的PLA2R,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攻击肾小球足细胞,导致肾小球滤过屏障破坏,最终导致IMN。已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地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预测精度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在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与研究中,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CT的成像过程中,胸部和心脏部位相比较其他身体部位更容易受到不理想的屏气和心脏搏动的影响,使得CCTA图像中存在运动伪影。运动伪影会使
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ting Enzymes,DUBs)是哺乳动物体内一类重要的翻译后修饰酶,近些年来研究发现,在多种癌症中,DUBs家族成员参与癌症相关蛋白的翻译后修饰,从而调控癌症的发生发展与预后。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13,USP)家族是DUBs中数量最庞大的一类,也是与乳腺癌关系最密切的一类去泛素化酶亚家族。USP家族成员U
血压作为人体健康评估常用的生理指标,包含着重要的人体生理信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重症监护室的病人需要长时间连续监测血压,及时发现异常血压以监控其健康状况和控制用药。而临床常用的连续血压监测方法是侵入式的,会引起病人的不适。此外,无创连续地监测血压在日常生活中对避免由异常血压引发的心血管疾病也有很大帮助。通过体表信号进行连续血压监测能降低病人的不适感,及时发现异常血压并控制。在可观测的体表信号中,
染色体区域维护蛋白1(XPO1),也被称为CRM1,最初在裂殖酵母中被发现。XPO1最初是通过其基因的突变被提取研究。XPO1后来被发现是一个重要的核输出受体。结外自然杀伤细胞(NK)/T细胞淋巴瘤(ENKTL)因其侵袭性和预后较差的特点,已成为近年来的活跃研究领域。本课题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方法,针对XPO1蛋白探索研究了新型靶向性小分子化合物抑制剂,并探索了其对XPO1蛋白的体外结合能力以
抗体功能化微纳材料因其亲和力和特异性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生物分离纯化和环境与食品检测等领域,其中材料表面抗体分子状态(密度、取向等)的调控、非特异性吸附是开发抗体功能化材料的关键科学问题。本文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电性高分子刷修饰的纳米粒子,通过物理吸附固定抗HCG抗体。考察了抗体种类、电荷密度、溶液离子强度、p H和复杂生化液体等多种因素对抗体固定及其抗原结合活性影响;选择最佳孵育条件用于竞争
高频神经电刺激,又称为千赫兹交流电(kilo hertz alternative current,KHAC)神经传导阻断,可以对神经的传导功能造成可逆的抑制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包括阵痛、麻醉、缓解痉挛、帮助尿道功能障碍患者排尿等。然而,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高频交流电对神经传导功能的抑制不是完全可逆的,即阻断神经的同时往往伴随着损伤。为了提高电刺激的阻断效果并同时降低附带的神经损伤,有必要对
中心法则提出之后,人们认识到疾病发生的根源是基因发生有害缺陷或突变,基因治疗应运而生。但由于基因本身易被降解的缺陷,需要载体来负载基因进行治疗。病毒载体虽然具有极高的基因转染效率,但其免疫原性致命,且外源基因可能会永久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中,存在潜在的诱癌风险,近年来,随着纳米医学技术的发展,非病毒载体由于便于功能化修饰在递送基因过程中取得理想的效果,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针对非病毒载体在递送
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成瘾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MA成瘾者会面临认知功能失调和情绪障碍,以及对毒品毫无抵制的渴求。运动干预被认为是治疗毒品成瘾的非药物干预的有效方法。然而,关于运动干预对甲基苯丙胺成瘾者脑功能影响的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借助功能近红外光谱(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 NIRS)研究运动干预对30名甲基苯
血液净化是一种通过膜分离或者吸附作用清除患者血液中内源、外源性毒素的临床治疗手段,对于急性中毒、器官衰竭等危重症患者可有效缓解症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重症医学领域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作为典型的促炎细胞因子,在“细胞因子风暴”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这种过激的炎症反应是导致癌症免疫治疗、新冠肺炎、细菌感染患者病情恶化的关键因素。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