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鸽离顶盖通路的放电模式和感受野形成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eat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鸟类的丘脑圆核是将视觉信息从中脑顶盖传递到端脑内皮质的中转站。笔者在脑片上检验了圆核神经元对胞内注射去极化电流的脉冲发放反应。共记录到85个神经元,按照其发放模式可分为五类。I型细胞(58.8%)依赖电流强度,产生一个动作电位,脉冲串式发放或者规则化发放。II型细胞(14.1%)产生一个驼峰状(hump—like)的去极化电位,当刺激强度较大时,产生单个动作电位。III型细胞(15.3%)仅在注射电流的起始阶段产生一个或者一串动作电位。IV型细胞(8.3%)为规则发放,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发放频率增加。V型细胞(3.5%)有一定的自发,但是当刺激电流强到一定时候,反而会抑制细胞的发放,甚至完全消失。看来,这些发放模式与记录位置没有明显相关性。用神经生物素染色标记了13个神经元,其发放模式也与形态学没有明显联系。本文对这些发放模式的功能意义进行了讨论。   视觉细胞感受野如何形成,以及如何解释朝向选择性,一直受到广泛研究和争论。本文通过单细胞记录和计算机扫描技术发现,峡核大细胞部(Imc)感受野的长条形兴奋区由排成一列的顶盖细胞兴奋性感受野会聚而成,其抑制区则由Imc内部的抑制回路形成。Imc细胞的朝向选择性由兴奋区的排列方式决定,并由抑制区调节锐化。逆向追踪表明,会聚到Imc细胞的顶盖细胞在顶盖上排成背腹向的条带。视网膜到顶盖呈拓扑投射,所以这些顶盖细胞的兴奋型感受野排列成与视野水平线垂直的直线上;这个结果和计算机扫描得到的结果一致。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各式各样的电气设备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突然断电会导致电气设备停止工作,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困扰,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甚至对国家安全构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提高重要设备的供电可靠性至关重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急电源(EPS)应运而生。在电网发生故障时,它能够为逃生照明、消防应急等提供电力保障,把用户受到的伤害减小到最小。本文研究设计了一套1kW小功率EPS,并进行系统
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利用光敏剂在光的激发下产生单线态氧(1O2)、活性氧自由基(ROS)等具高势能的化学活性分子,从而导致细胞死亡,达到治疗恶性肿瘤等疾病目
期刊
叶片衰老是一个遗传控制的程序化死亡过程,并且多种发育和环境信号形成复杂的调控网络精确控制着衰老的起始和进行。然而,目前对叶片衰老调控的分子机制却知道的非常少,尤其对于
期刊
期刊
植物内生菌是指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或全部阶段生活于健康植物的各种组织和器官内部的真菌或细菌,它们长期生活在植物体内的特殊环境中并与宿主协同进化。一方面植物体为其提
  水电站厂用电系统具有其独特的运行方式及负荷类型,电流保护作为厂用电继电保护的主保护,其定值整定采用的是传统的继电保护定值整定方法,然而,面对多变的厂用电拓扑结构及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网规模日益扩大,传统的远距离集中输发供电方式日益凸显弊端,且传统的发电方式多用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对环境污染大,更会造成能源短缺现象。
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里,利用不同的分子标记促进了分子生态学和群体遗传学的较大发展,其中线粒体DNA和微卫星DNA分析在分子生态学研究中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多核基因分子标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