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酮丁醇梭菌发酵菊芋产丁醇的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_T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丁醇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生物燃料,已在世界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利用淀粉质原料生产丁醇是一项传统技术,由于原料成本过高,价格上对石油燃料没有竞争性。菊芋是替代粮食类淀粉质原料生产生物丁醇和其它生物基化学品可供选择的原料之一。本文针对为生物丁醇提供廉价原料这一目标,以菊芋汁水解液以及水解液中的主要单糖(果糖和葡萄糖)为碳源,对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L7发酵生产丁醇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运用单因素实验和均匀设计法对C.acetobutylicum L7生产丁醇的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得到丁醇最佳产量时关键因素的最优组合为:葡萄糖50g/L,醋酸铵2.3g/L,磷酸二氢钾0.5 g/L,磷酸氢二钾0.5g/L,七水硫酸镁0.2g/L,邻氨基苯甲酸0.01g/L,初始pH5.5,发酵温度37.5℃。在此条件下进行1 L发酵罐扩大培养,丁醇产量从优化前的5.84g/L提高到8.09g/L,增长了38.53%;总溶剂产量为15.07 g/L,比优化前提高了33.72%,且丁醇占总溶剂的百分比也提高了4.23%。对以菊芋为底物发酵生产丁醇进行了可行性探讨。分别比较了葡萄糖、果糖、菊芋三种底物和50g/L、60g/L、80g/L三种浓度的菊芋汁对C.acetobutylicum L7发酵的影响。结果显示,C.acetobutylicum L7能够很好的利用菊芋汁生长和代谢。以50 g/L不同底物发酵时,C.acetobutylicum L7利用葡萄糖更高效;以果糖和菊芋汁为底物的发酵相似,即溶剂生成较缓慢,且发酵终点有机酸浓度较高,可见由有机酸向溶剂的转化受到一定阻碍。以50g/L、60 g/L、80 g/L三种浓度的菊芋汁底物发酵时,随着糖浓度的升高,丁醇产量也相应增加,依次为8.67g/L、11.99g/L、12.56g/L。底物浓度达80g/L时,已存在严重的产物抑制和底物抑制的协同作用,糖利用率和丁醇得率均有所降低,分别为59.2%和0.13g/g。为了深入了解C.acetobutylicum L7的生长特性,本文还对C.acetobutylicum L7分批发酵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在分批发酵中,研究了C.acetobutylicum L7在不同pH条件下的菌体生长、底物果糖消耗以及丁醇、丙酮、丁酸、乙酸的产生特性。研究发现不同pH条件下产物的合成代谢有所不同,发酵pH越高,越有利于有机酸的合成,反之,则越有利于溶剂的合成。C.acetobutylicum L7生长繁殖的最适pH为pH 5.0~5.5,而pH5.5~6.0发酵主要产生的是有机酸—丁酸、乙酸,发酵过程中生成溶剂最适的pH值低于5.0。丁醇、丁酸和乙酸是丙酮丁醇发酵的重要抑制因子。
其他文献
伴随物流时代的到来,目前国内外企业界和理论界已经认识到物流的重要作用,并将物流环节作为系统认识,研究范围由企业物流拓展到企业联盟,再延伸到整个社会。供应链管理和物流
<正> 天然石材的放射性问题近年来已被多次提起。由于部分宣传媒体的不适当报道,给广大人民群众造成一种只有天然石材才有放射性,而其它种类人工制造的建材没有放射性的误区
在充分研究现有农业环境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将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应用于精准农业环境监测领域,给出了农业环境监测系统的组网方案,重点设计了基于MSP4300和CC2420
<正>股权激励制度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但从我国目前的实践看,相关理论的研究相对滞后,股权激励制度在实践中尚不尽完善,基于此,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现状做些
运用SimHydraulics工具对某型农业车辆改造后的电控液压转向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根据电控液压转向系统工作原理图,调用工具中相应的液压元件模型,建立仿真框图。仿真结果验证
分别考察了主单体配比、功能性单体用量、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与反应温度对苯乙烯乳液聚合反应的影响,以获得最佳的实验聚合条件。结果表明:在St∶MMA(质量比)为1.0,复合
酞菁树脂是一种新型结构树脂,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热氧稳定性。对由美国海军研究室研制的系列酞菁树脂做出了概述:首先综述了具有多种桥链结构的酞菁树脂的类型,包括单
广播文艺类节目是广播电台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广播电台为传播媒介,以其独具特色的听觉魅力,用广播元素传播着多元的大量的文化娱乐信息。剪辑工作直接影响着文艺类节目
阐述了美国市场成品油零售经营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国内成品油经营企业提出了相关工作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