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刚边壮族的族群认同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y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刚边壮族为研究对象,探讨贵州刚边壮族的族群认同问题。通过田野调查、理论分析等手段,以“中心-边缘理论”的视角对贵州刚边壮族的族群认同进行研究,探讨贵州刚边壮族族群认同形成的基础、表达的途径以及形成过程中体现的“差序格局”。贵州刚边壮族族群认同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共同的历史记忆形成的情感基础,是维系族群成员的情感性纽带,族群记忆成为凝聚族群内部共同体的强大力量,强化了族群认同与族群边界;共同的生计类型带来了稳定的关系和归属感,在共同的生计类型基础上,刚边壮族形成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地缘性群体,并催生了族群认同的产生和发展;共同的文化所形成的文化心理场域,使刚边壮族的族群认同得以传承、强化,并根据不断变化的时空条件加以调适。以上三方面共同推动贵州刚边壮族族群的形成和发展,并表现为一系列民俗文化的传承、坚持和发扬。同时,民俗文化在传承、发展过程中体现出刚边壮族的“边界意识”和“族群认同”。笔者认为,贵州刚边壮族的族群认同体现出多层次的“中心-边缘”关系。族群认同在边缘中不断适应,表现为对族群周围文化环境的接纳,对自身族群文化的调整。此外,族群认同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建立中心,表现为族群分子向外辐射过程中的互助关系,以及向内回归族群的回报行为。刚边壮族在多层次的“中心-边缘”关系中,不断适应“边缘”的角色,在文化、生活习惯上妥协和包容,同时,也努力建构“中心”地位,发挥族群文化中重视房族,注重“凝聚力”这一优势。在这一过程中,自然而然在“中心-边缘”关系中构建了贵州壮族“族群认同”的中心,成为了整个族群的“地缘核心凝聚力”。刚边壮族族群认同的建立过程具有从个体到群体的“差序格局”的特点,表现为从族群核心的“小团体”向族群外部的“大环境”的族群认同扩散。差序格局通过在异质性上突出族群内部的同质性,从而加强族群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其他文献
处于社会急速变革中的我国,在社会经济结构、国家政治体制、人们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背景下,新类型民事案件日益涌现,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行民事实体法与程序法突现
2013年5月24日,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启动救灾预警响应,并向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陕西等省(自治区)民政厅以及合肥、郑州、武汉、南宁
盗窃罪作为一种侵犯财产型犯罪,具有多发性、普遍性等特点,其对公民的权益及社会秩序极具破坏性,一直是立法及公安司法机关关注的重点犯罪。《刑法修正案(八)》将盗窃罪的客
2013年春节即将来临,为确保受灾困难群众安全过冬,欢度新春佳节,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民政局三项措施规范2012年度冬令救灾资金使用。
利用光纤光栅作为基本传感元件,设计研制了一种基于轮辐式压力盒装置的新型光纤光栅压力传感器.常温下在0~30KN的范围内,其测量线性度达到99.91%,灵敏度达到22N,且响应速度快.与其它类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网的整体系统也正在呈现逐年强化的趋势,电力通信领域迎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1]。在电力通信领域,电源系统可谓是最具影响力的关键部分,研究电
根据《国家减灾委员会关于做好2013年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减电〔2013〕1号)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减灾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做好2013年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对做
媒体做好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国际形象和新闻媒体的形象。因此,媒体,特别是地方媒体要认真研
2013年5月11日下午,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四川芦山“4·20”强烈地震灾害综合评估会商会。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的相关委员、专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民政
戏剧和诗歌、散文、小说并列为四大传统文学体裁,理应是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教学的重点。多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将戏剧教学置于与诗歌、小说、散文教学同样重要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