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阶段屈服装配式混合连接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longlaotes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混合连接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分阶段屈服装配式混合连接框架节点”。该节点形式继承了普通混合连接节点的基本特点,不同的是在梁的上下部配置了两批普通连接钢筋分阶段屈服,以控制小震和中震下梁柱接触面的转角变形及满足结构的耗能要求。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如下:(1)回顾了国内外关于装配式框架结构及节点的研究状况,提出了分阶段屈服装配式混合连接框架节点形式。分阶段屈服装配式混合连接节点的主要特点是:梁与柱均为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后张拉无粘结的预应力钢筋与普通连接钢筋连接成整体;在水平地震作用下,依靠两批普通连接钢筋分阶段屈服来消耗地震能量;而无粘结预应力钢筋主要用来提供梁柱接触面的摩擦力以抵抗剪力作用,同时提供恢复力以减小结构的残余变形。(2)采用简化分析方法对分阶段屈服装配式混合连接节点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研究。包括对梁柱节点变形的计算及梁柱接触面的弯矩-转角关系的推导。进行了一榀分阶段屈服混合连接节点的算例分析,并与普通混合连接节点进行对比,从理论上验证了分阶段屈服的可行性,并能改善节点转角变形。节点变形由四部分组成,其中接触面转角占绝大部分,可近似认为接触面转角等于总的楼层转角。(3)设计了四榀分阶段屈服装配式混合连接梁柱中节点试件,利用OpenSEES分析软件对试件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分析。对其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位移延性及耗能能力等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分阶段屈服混合连接节点具有较好的刚度、延性及耗能能力,通过合理配置无粘结段长度、预应力筋面积、初始有效预应力、耗能钢筋面积等可以使节点获得较好的抗震性能。(4)对分阶段屈服装配式混合连接节点进行了预应力筋的初始有效预应力、体积配箍率、普通钢筋配筋率、普通钢筋面积比例、普通钢筋初始无粘结长度等参数初步分析。分阶段屈服的实现需要设置合理的耗能钢筋无粘结长度;接触面承载力主要受初始有效预应力和耗能钢筋配筋率的影响;预应力筋始终保持弹性;合理配置耗能钢筋配筋率及两阶段钢筋的面积比值可改善接触面的转角变形。
其他文献
本文在考察土家族生活区民俗的基础上,以车溪土家旅游风景区为样本将土家族生活态民俗与车溪土家旅游风景区再造空间移植民俗加以比照并检视再造空间的传承效果,从而举一反三
准确地预测短期电力负荷有助于电力系统安全得以保障和发电成本的降低,相关学者专家在电力负荷预测上的研究已经付出很长的时间,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传统预测模型大多高度依靠人工经验,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因此难以较好地分析和拟合高度非线性多因素的电力负荷数据;而当前人工神经网络因为具有运行效率高、非线性映射能力强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力负荷预测,但是鉴于部分神经网络模型参数随机初始化和结构难确定的原因,
由于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电能传输时发挥的优点颇为明显,因此,当进行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时通常选择特高压直流输电,但我国地域复杂,电能在输送过程中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极易发生故障,当线路出现事故时可以快速对故障进行准确定位将对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毫无疑问成了当前我们研究的首要对象。本文首先采取信号处理的方法即变分模态分解技术对故障暂态信息的线模电压进行处理,
坡地建筑工程指的是在具有一定高差的坡地上兴建的建筑工程,这类建筑工程的底部不处于同一平面上,因此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对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坡地建筑
目的探讨分析并总结早产儿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2015年5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医学美容科82例早产儿血管瘤的临床资料,根据血管瘤的类型和分期进行治疗。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入境旅游迅速发展。在语言不通、文化迥异的环境下,景区公示语翻译对于外国游客的旅游体验十分重要。公示语翻译应做到准确传达信息,起到方便游客和传播
从传粉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同域分布的植物通过开花物候、传粉昆虫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每种植物的繁殖适合度都会受到其它植物繁殖对策的影响。尤其是当同域分布的是亲缘关系
目的了解丽水市老年人自理能力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丽水市1个市辖区,7个县和1个代管县级市的1 053名年龄60岁的老年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一般资料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老年人胃癌的治疗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58例老年人胃癌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研究组采用腹腔镜
当今时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快速普及和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s)技术的兴起,尤其是以智能网联交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