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化纳米级零价铁的制备及对水中Cr(Ⅵ)的去除机制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rts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零价铁(nZVIorFe0)具有颗粒小、比表面积大、反应活性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重金属、含氯有机物、硝酸盐等污染环境的修复,但纳米Fe0颗粒极易与周围介质(水、空气等)发生反应,在表面生成钝化膜阻碍其与污染物的持续反应;同时由于重力、磁力以及范德华力的存在,纳米颗粒之间还很容易发生团聚,也会导致反应活性的下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纳米Fe0的处理能力和使用寿命,本研究制备了多种稳定化的纳米级Fe0体系,并将其应用于水中Cr(Ⅵ)的去除处理。  稳定化纳米碳管(MWCNTs)-Fe0体系通过碳管丰富的表面积和内部网络结构,将纳米Fe0稳定在其表面,有效防止了纳米Fe0颗粒的团聚。将制得的稳定化MWCNTs-Fe0体系用于初始浓度为20mg/L的Cr(Ⅵ)去除处理,反应2hCr(Ⅵ)的去除率达到98%,去除效果明显好于普通纳米Fe0和活性炭-纳米Fe0体系的47%和59%。研究发现当稳定化体系中MWCNTs和Fe0比例为10∶1时,能达到最佳的Cr(Ⅵ)去除效果。初始pH值、Cr(Ⅵ)初始浓度、离子强度、共存离子、水中腐殖质浓度等因素对Cr(Ⅵ)的去除效率都有较大的影响:当pH从5.0上升到9.0时,2h内Cr(Ⅵ)的去除率从100%下降到90%,pH降低可以显著提高Cr(Ⅵ)的处理效果;Cr(Ⅵ)初始浓度和离子强度的增加均导致去除率下降;水中大部分共存离子(Cu2+除外)因为竞争吸附也会导致Cr(Ⅵ)去除率有所下降;腐殖酸的存在容易导致Fe0颗粒被完全覆盖或絮凝沉淀,也不利于Cr(Ⅵ)的去除。稳定化MWCNTs-Fe0体系在Cr(Ⅵ)去除中还表现出较良好的协同作用,首先MWCNTs有效防止了Fe0颗粒的团聚,同时两者之间还可形成碳铁微电池以促进Fe0向污染物传递电子,防止Fe0表面钝化引起的Cr(Ⅵ)去除率下降。  稳定化Fe3O4-Fe0双纳米体系,通过磁性作用可以使粒径更小的纳米Fe3O4颗粒牢固的粘附于纳米Fe0表面,通过空间位阻有效分散Fe0颗粒。体系中Fe3O4和Fe0的比例会影响Cr(Ⅵ)去除效果,Fe3O4和Fe0的浓度比为12∶1时,对水中20mg/L的Cr(Ⅵ)2h内去除率可以达到96.4%。与MWCNTs-Fe0体系相比,稳定化Fe3O4-Fe0双纳米体系因为磁性增加,分离能力显著增强,通过外界磁场即可实现固液分离。同时,Fe3O4-Fe0双纳米体系对环境条件变化的耐冲击能力也得到提升,离子强度和共存离子的存在对去除率影响都非常小,且不同于MWCNTs-Fe0体系,低浓度的腐殖酸(5mg/L)反而有助于纳米Fe0颗粒的稳定,进而提高其对Cr(Ⅵ)的处理效果。但pH仍然是关键的影响因素,pH从3.0提高到8.0时,体系最大的处理容量从100mg/g下降到29.43mg/g。研究发现,稳定化Fe3O4-Fe0双纳米体系中也存在协同效应,Fe3O4八面体结构端点的Fe(Ⅱ)可直接还原Cr(Ⅵ),自身氧化成Fe(Ⅲ),再从内部包裹的Fe0上得到电子还原为Fe(Ⅱ)后继续参与反应,该电子穿梭机制为纳米Fe0向Cr(Ⅵ)的电子传输提供了新的通道,有效促进Cr(Ⅵ)的还原去除效率。通过计算,Cr(Ⅵ)的还原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的规律,其吸附行为可以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进行描述。  综合碳基材料和磁性材料的优点制备了稳定化磁性石墨烯-纳米Fe0体系,通过含氧官能团之间的结合牢固地附着Fe3O4颗粒于石墨烯片层上得到磁性石墨烯,再通过石墨烯和磁性作用双重稳定纳米Fe0颗粒。磁性石墨烯-纳米Fe0体系在Fe0含量减半的情况下,2h内对40mg/L的Cr(Ⅵ)去除率仍可达83.8%。实验发现,提高反应温度会导致Cr(Ⅵ)去除率的下降,而酸性环境则有利于Cr(Ⅵ)去除的进行,该体系对Cr(Ⅵ)的最大处理容量分别为66.2mg/g(pH=8.0时)和101.0mg/g(pH=3.0时),相比Fe3O4-Fe0双纳米体系,这一结果尤其是在碱性环境下有明显的提高。该还原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的规律,可以用Langmuir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得反应焓变为-38.4kJmol-1,说明反应是放热过程。  稳定化包埋纳米Fe0体系可以将Fe0颗粒高效分散并固定于粒径相对较大的颗粒中,相比前述三种体系,降低了分离操作的难度,提高了出水水质,避免了纳米颗粒潜在的环境风险。但研究也发现,包埋处理后因传质阻力增加、接触面积减少,包埋小球对Cr(Ⅵ)的去除速率有所减缓,2h内的去除率从96.4%下降到78.3%,完全去除则需18h。实验发现,5.0wt%的聚乙烯醇和1.5wt%的海藻酸钠为最佳包埋材料比例,而酸化-还原前处理步骤不仅有利于恢复小球还原处理Cr(Ⅵ)的能力,还有助于增强小球的机械性能,且15min的酸化加上30min的还原处理效果最佳。降低pH值和初始Cr(Ⅵ)浓度都有利于提高最终的去除率。处理完成后的包埋小球经过再一次的酸化-还原前处理步骤即可再生,并能在多次循环利用中保持较高的去除效率。
其他文献
由于具有密度低、耐腐蚀、抗氧化性好、优异的摩擦磨损性能等优点,C/C-SiC复合材料作为最新一代的摩擦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结合课题组前期已有的研究成果,采用周
期刊
氧化石墨烯(GO)表面丰富的含氧官能团赋予其许多优良的电催化活性。通过还原方法对GO的官能团进行调整,就能够调整其缺陷程度及sp2杂化比例的大小,这对于决定GO所表现出来的电化学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电化学方法还原GO,通过改变电化学还原电位(-0.5 V~-1.8 V),制得具有不同还原程度的氧化石墨烯(ERGOs),并对其结构特性、电催化性质进行表征。从而分析电化学还原过程中,GO的还
M型铁氧体中空纤维是一种新型的陶瓷纤维材料,既具有耐高温、耐腐蚀、耐氧化等特性,还具有良好的电磁吸波等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吸波承载领域,在民用和国防高科技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目前M型铁氧体的制备方法中存在制备工艺复杂、形态结构不易控制等缺点,本论文采用一种新型的制备方法-有机凝胶前驱体转化法制备出直径细小、长径比大、中空结构明显的M型铁氧体纤维,该方法具有工艺路线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产物组成均
本文采用银催化化学镀铜方法在聚丙烯纤维表面镀覆了铜涂层,从而得到了导电聚丙烯纤维,用其与钢纤维增强水泥砂浆基体材料,制得了杂化纤维增强导电水泥混凝土复合材料,并且研
注塑是塑料加工中重要的成型方法之一。注塑件质量的好坏不仅与注塑过程息息相关,也与塑料的塑化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螺杆是往复式单螺杆注塑机的关键塑化部件;此外,不同
Ti3AlC2作为一种新型的MAX相陶瓷材料,它综合了陶瓷和金属的性能:具有良好的烧结性、可加工性和自润滑性等特点,在低摩擦系数材料、高温结构材料和电接触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
在2014年的高考中,彭阳一中的总评成绩名列全市第三(仅次于固原一、二中),其中英语单科成绩有较大的突破。实事求是地说,彭阳一中在生源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难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电力领域进步迅速,这种进步在电力安全督查领域有着较为典型表现,相关研究也因此大量涌现.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了电力安全督查中移动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