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及抗晚疫病相关基因分析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nan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铃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菜兼用作物。晚疫病是马铃薯在世界范围内最具毁灭性的病害。实践证明,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根本手段。然而,由于栽培马铃薯抗源缺乏,抗性基因很容易被新的生理小种克服,致使抗晚疫病育种进程缓慢。因此,筛选优异抗源材料,挖掘优良抗性基因,阐明马铃薯与晚疫病菌互作的分子机理,对指导马铃薯抗晚疫病育种尤为重要。本论文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马铃薯种质资源晚疫病抗性评价、遗传多样性研究及晚疫病抗性相关基因分析等系列工作,取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晚疫病抗性评价,筛选出10份高抗或抗晚疫病的抗源材料。利用5个不同的晚疫病菌株鉴定评价了包括野生种、安第斯栽培种及普通栽培种等192份马铃薯种质资源材料的晚疫病抗性,筛选出BCP1-3、JAM1-4、CPH1-14、TRD2-1等10份晚疫病抗源材料。这些材料的获得对于挖掘新的晚疫病抗性基因、进行抗晚疫病育种亲本选配,以及拓宽马铃薯栽培品种的抗病遗传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2.利用30个SSR标记对189份马铃薯种质资源材料进行了系统的聚类分析。30个SSR标记在189份材料中,共检测到173个等位位点,其中171个为多态性位点。每个SSR标记扩增出的等位位点数变幅为3~12,平均5.77个。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幅为0.1975~0.5329,平均0.3559。NJ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189份材料可分为3个大类群(类群1、类群2和类群3)。类群1包括44份材料,其中35份为野生种材料;类群2包括21份材料,其中17份为野生种材料;类群3包括124份材料,主要为四倍体栽培种,该类群还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亚类(A、B和C),其中A亚类主要为安第斯栽培种,B和C亚类则主要为普通栽培种。本研究结果表明,SSR分子标记可以明显区分马铃薯普通栽培种、安第斯栽培种和野生种。进一步将NJ分类结果与抗病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同抗性材料在类群中分布比较分散,说明不同抗性材料之间并没有明显的亲缘关系。
  3.利用20K SNP芯片构建了71份马铃薯种质材料的系统发育树,揭示了这些种质之间的进化关系。群体结构及主成分分析可将71份材料分为4个类群(Q1、Q2、Q3和Q4),其中Q1和Q2主要为野生种,Q3包含了野生种、安第斯栽培种及同时含有普通栽培种与野生种血缘的二倍体材料,Q4主要为普通栽培种。本研究结果表明,SNP标记可以区分马铃薯普通栽培种和野生种。同时发现不同的抗晚疫病种质在SNP标记划分类群中的分布相对集中。
  4.利用RNA-Seq建立了安第斯栽培种材料03112-233的抗病相关基因表达谱。用90128与CN152菌株侵染后,发现03112-233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20%与16%。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亲和与非亲和互作中,SA和ET介导的信号途径参与了03112-233对晚疫病菌株90128与CN152的抗性,而JA介导的信号途径则受到抑制。分别预测了非亲和与亲和互作相关的候选基因16个和3个。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凝血酶响应型双靶双模态相变分子探针的制备及性质检测目的:构建一种安全的双靶液气相变功能靶向血栓的纳米脂质体,并验证其基本的理化性质及稳定性。方法:首先通过薄膜水化法以及超声乳化法制备黏附多肽(ACPP-FTP-PEG,AF)并包裹相变材料(PFP)的双靶双模态相变纳米脂质体(PFP-ACPP-FTP-DIR liposomes)。接下来检查该脂质体的基本理化性质,通过马尔文激光粒径分析仪检
学位
玉米是杂种优势利用最为普遍的一类作物,利用雄性不育系是玉米杂种优势利用中简化制种程序、降低制种成本的一种重要手段。但由于玉米C型胞质雄性不育产生的分子机理极其复杂,其不育机制至今尚未明确。miRNA是小分子非编码RNA,参与调节基因的表达,在调控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等方面发挥作用。穗发育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阶段,筛选其相关miRNA及其靶基因并进行功能分析,有助于在整体水平上穗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
学位
以改良玉米株型、增加种植密度、提高群体光合效率为目标的株型育种,是实现玉米高产再高产的重要途径。叶夹角是决定玉米株型特征最重要性状之一,叶夹角适宜的紧凑株型,不仅能够减少避荫综合症对植株生长发育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光合效率,加强物质生产和积累能力,而且能够改善群体内的通风透气性,使植株具有更健壮的根系,提高抗逆性,进而对提高玉米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叶夹角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分子机理的研究,对玉米
学位
干旱、高盐等非生物逆境胁迫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限制作物产量的重要环境因素。研究作物抗逆分子机制、挖掘抗逆基因,并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培育优良的抗逆新品种,对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核因子Y(NF-Y)是一类重要的异三聚体转录因子,由NF-YA、NF-YB和NF-YC三个不同的亚基组成。干旱诱导蛋白Di19是一类含有两个C2H2锌指结构域的转录因子。研究表明,NF-Y与Di19参与植物对非生物逆境胁迫
学位
化石燃料储量的减少及其勘探和燃烧过程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导致了对可再生能源生产需求的日益增加。中国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国内生产总值一直保持年均7%高速增长,而化石能源在推动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的数据显示,当前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相比过去的十年增加了一倍多,尤其是石油消费量位居于世界前列。中国的能源消耗主要以化石能源为主,尤其是煤。然而,基于化石能源燃料的
学位
茶是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经济灌木植物。中国是最大的茶叶生产国。然而,茶树在同一土壤中建立数年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茶树的生长,品质和产量表现也会下降。因此,解决长期茶树宿根连作所导致的间接化感问题对茶叶行业至关重要。本研究以宿根连作20-30年根际土壤作为对象,并以宿根连作2-5年根际土壤和未种植过茶树的土壤作为对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HPLC-ESI-MS)对茶树根系分泌物及其叶
学位
内质网胁迫(Endoplasmic reticulum,ER Stress)途径是植物响应逆境胁迫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内质网胁迫角度研究小麦对干旱的响应,对全面揭示小麦的干旱响应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牛磺熊去氧胆酸(Tauro-ursodesoxycholic Aci,TUDCA)作为内质网胁迫缓解剂,虽然被广泛应用于哺乳动物内质网胁迫相关的研究和临床蛋白折叠类疾病的研究和治疗,但在植物中TUDC
学位
普通野生稻(Oyza rufpogon Griff.)是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L.)的祖先种。与野生稻相比,栽培稻无论在形态上或生理上均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本研究以江西东乡普通野生稻为供体亲本,以籼稻品种 93-11(O.sativa ssp.indica)和粳稻品种 C418(O.sativa ssp.japonica)为受体亲本,构建了两套高代回交群体(BC3)。利用这两套群体,对
学位
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s)是一类对人体有害的致癌物,硝酸盐是其形成的重要前体物。白肋烟烟叶硝酸盐明显较烤烟高,对降低TSNAs含量和提高烟叶安全性不利。本文以烤烟为对照,通过设置大田或室内试验,采用转录组RNA-Seq技术和生理生化相关指标的分析,对比了白肋烟和烤烟烟草类型根系对NO_3~-吸收能力的差异及其与烟叶硝酸盐积累的关系,明确了烟叶硝酸盐积累差异、规律,以及对TSNA形成的影响,揭示了
学位
茶树为适应冬季短日照和冷胁迫等不利于生长环境出现了休眠的现象,但茶作为最大的饮料型经济作物,尤其是“明前茶贵如金”等特点,研究茶树腋芽春季休眠解除进程对于茶树育种、生产和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多数研究均集中于休眠或生长机理,对于春季腋芽休眠解除的机理研究还鲜有报道。本研究以休眠解除的关键因子赤霉素GA作为切入点,在克隆、鉴定和分类茶树GA合成和代谢相关酶基因的基础上,分析早芽种‘乌牛早’和晚芽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