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MC传感器的迟滞建模与补偿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g676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onic polymer-metal composite,IPMC)作为一种新型的电致动高分子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可呈现伸缩、弯曲等各种响应特性,表现为致动性;同时,当IPMC受外部力发生形变时,其内部将产生一定的电势,使机械能转换为电能,表现为传感性。因此,IPMC既具有致动器的特性,也具有传感器的特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课题主要研究IPMC的传感特性部分,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171088,61203108,61371145)资助。首先对现有研究IPMC传感特性实验平台进行改进,新的实验平台利用STM32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以及精密电位器作为角度反馈,采用PID算法来控制直流伺服电机按照固定角度转动,以使IPMC薄片来回弯曲摆动,并且IPMC摆动频率和幅度可调,为后续IPMC输入不同信号的研究提供基础。实验表明,这种新的实验平台对IPMC施加的变形信号更加稳定和准确。
  其次,本文分析了IPMC产生迟滞的原因,介绍了一种通过weierstrass第一逼近定理,用多项式函数来逼近Duhem模型中的分段连续函数,并且运用递推最小二乘算法(RLS)来辨识Duhem模型的参数a,以及分段连续函数f和g的多项式系数,建立了IPMC的非线性参数化迟滞模型。实验表明,建立的Duhem模型能够较好的跟踪IPMC输出特性。
  最后,本文通过建立准确迟滞逆模型,将逆模型与迟滞非线性串联起来抵消迟滞对系统的不良影响。采用Duhem正模型辨识的结果建立了IPMC的Duhem迟滞逆模型,通过逆模型补偿将IPMC的迟滞非线性进行补偿,使其具有线性特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Duhem迟滞逆模型补偿能够较好地将IPMC的输入和输出特性线性化,补偿效果较为理想。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会议
期刊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利用传统中医电针刺激能起到镇痛、对机能进行双向调整、提高机体防御、免疫功能等作用。近年来,针对电针灸的研究多侧重于刺激前后的病症改善程度,少有关于电刺激信号强度的定量研究和人体心电信号与电刺激信号的参数变化关系的研究,但是电针刺激信号的幅值、频率却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和心电特征的改变程度,在没有具体定量研究的基础下,一般实验采用逐步增大电压与频率直到达到受试者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