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观察”工具的数学任务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go0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改革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分支,从2001年起,陆续颁布了多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随着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理论不断的涌现,教师作为理论的接受者和实践者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当前任何一项关于教学改革的提议都将教师的专业发展视为促成所需变化的主要手段。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由自我反思、教师之间的互助和专家引领组成。其中自我反思与教师之间的互助是主要的途径,课堂作为教师实践理论的主阵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常见的听评课方式只停留于课堂表象的认识,缺乏对教师所设计的数学学习任务的认知层次与实施效果的准确评估。因此对于那些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而言,这些方式能够带来的提高非常有限。而近几年,课堂观察作为一种专业的听课评课手段被教师所认识,弥补了这一缺陷。但课堂观察的理论与实践转化还存在不足,在一线教师中推广并不普及,将其作为日常授课的评价手段几乎没有。本文以匹兹堡大学QUASAR研究项目中的“数学任务分析框架”为基础,结合录像与文本分析等手段,以上海某公办初中骨干教师Z老师的7节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科书和教师的教案、课堂布置阶段的数学任务的数量与类型进行收集、整理、归类、对比。并以此对基础,对教师课堂中数学任务在组织阶段与实施阶段作进一步的分析,从中分析Z老师设计数学任务的特点,以及数学任务在课堂中类型的变化及其导致这些任务变化的因素,并提出教学建议。本研究的基本结论是:教师在设置数学任务的特点:Z老师的任务设计具有“教学结构”的特点,所设计的数学任务主要是对“教学结构”各环节,基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学生的学情,添加数学任务。教师十分重视双基的落实,每课时中都在引入环节中添加复习旧知环节,并都有课堂小结;在注重双基的同时,也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会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数学任务的补充和细化;课堂练习重视练习的质量而非数量;Z老师倾向于设置高认知水平的数学任务。数学任务在课堂实施中的结论:数学任务进入课堂后,由于受到作业反馈与上一节课数学任务实施情况的影响,教师会对数学类型进行添加与删除。主要有4种原因,分别是1、教师增加了复习旧课的数学任务;2、课堂中出现了教案中没有的巩固练习;3、教案中数学任务的细化和补充;4、因为课堂时间不足或还有剩余导致的数学任务的增加或删减。受到上述原因的影响,教师在布置阶段中的高认知水平任务仍占63%,但在组织阶段与实施阶段均有认知水平下降的情况,最后z老师的课堂以低认知水平任务为主,占总任务数的53%。降低高认知水平的因素主要有二个,分别是“教师把任务的问题方面常规化”与“教师把重点从意义、概念、理解转移到答案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方面”。保持高认知水平的因素有三个,分别是“.教师给学生的思维和推理“搭脚手架””;“教师提问、评论或/和反馈以维持对证明、解释或意义的强调”;“教师把任务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之上”。
其他文献
有效的税收风险管理必须以及时、准确而充分的信息为基础。目前我国税收信息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不能有效满足税收风险管理的需要。笔者认为,在税收管理高度信息化时代,税务机关应
报纸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房屋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提升房屋建筑结构安全性的同时也需要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规避,从而确保建筑结构的性能以及安全性。论
应用透射电镜和RT-PCR技术对浙江龙游的南瓜黄化花叶病株进行病原诊断,电镜负染色观察到病株汁液中存在大量线状病毒粒子,超薄切片观察到病叶细胞质中存在III型、Ⅳ型两种类
目的探讨山竹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山竹提取物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分别应用Annexin-V/PI双重染色、PI单染法
<正> 烟草是喜钾作物,在其所需要的矿质营养中,以钾素为最多。据中国农科院烟草所测定:每生产50公斤千烟叶需钾3公斤。优质烟叶的含钾量常常达2%以上,产优质烟的土壤速效钾含
<正> 毛泽东从青年时代就献身于中国革命,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领导我们党冲破重重艰难险阻,战胜了国内外强大的敌人,绕过一个个激流险滩,
<正>数据时代的来临,企业应该如何适应新时代和新的市场竞争,需要企业高度重视,大数据应用在各个领域呈"爆炸式"增长,正在改变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当前,经济下行,国家去产
本课题对山竹果壳中的抗氧化物质进行研究,运用总抗氧化能力、还原力测定、二苯代苦味酰肼自由基清除能力等模型来研究山竹子果壳的抗氧化作用,通过单因素、正交实验以及热稳
在当前教育研究中,专业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处于一种人为的“疏离”状态,课堂理论研究陷入“异化”的境地。长期以来,人们对此的问责和批判促使我们审慎地思考问题症结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