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札记》与《马氏文通》文言虚词对比研究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tianai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从语法学史的角度,对清代法国来华传教士马若瑟所著《汉语札记》(1728年完稿)(以下简称《札记》)和马建忠《马氏文通》(1895年)(以下简称《文通》)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对比,重点在于通过对两部著作中“之、乎、者、也、而、则、於、以”八个汉语文言虚词的描写进行微观分析与对比研究,在对比中突出《札记》的学术地位,包括在欧洲汉学史、世界汉语教学史和汉语语法学史上的地位;探索《札记》与一些中西方语言学著作的关联;重新审视《文通》在汉语语法学史上的地位;并探讨中西方学者在汉语文言虚词研究上的异同。全文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简介马若瑟生平及《札记》一书;说明本文的研究目的、选题意义;对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综述;并介绍本文理论基础、研究方法、语料来源及可能的创新点。第二章《札记》与《文通》总体比较。从研究目的、研究内容、语法观、语法体系、理论基础、研究方法、语料来源七个方面对《札记》和《文通》进行宏观的总体对比,重点在于二者语法体系对比,从词法、句法,包括词类虚实观、各个词类、词类活用、语序、各种句型,尤其是对二者文言虚词内容、类别、文言句式等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指出是马若瑟首次将‘实字’与‘虚字’两个术语运用于语法研究。第三章《札记》与《文通》语气词对比研究。将《札记》“尾虚词”与《文通》“助字”从内容、分类、功能、来源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对比,得出结论:《札记》“尾虚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语气词”范围相当。从现有可见的资料来说,马若瑟是第一个对汉语语气词进行语法研究的学者。本章重点从微观方面将两部著作中的重点虚词“也”和“乎”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札记》在汉语语法学史上第一次从语法学的角度系统地对语气词“也”进行了全面描写,《文通》对语气词“也”用法的描述没有超出马若瑟的框架。对“乎”的研究表明,对古汉语词缀的理性研究开始于马若瑟。第四章《札记》与《文通》介词对比研究。重点为两部著作中“於”和“以”的对比。结果表明:《札记》对“於”的描写源于《助字辨略》,而又高于《助字辨略》。在对“於”的描写上,《文通》与《札记》有相似之处。从对“於”的语法阐述来看,马若瑟与马建忠有着不同的语法视角。马若瑟继承了中国古代实词虚化思想,有了词的组连凝固成词的意识。第五章《札记》与《文通》连词对比研究。重点为两部著作中“而”和“则”的对比。结果表明:《札记》在“而”字描写上很有可能参考过元代卢以纬《语助》和清代袁仁林《虚字说》。从对“则”的语法描写来说,马若瑟突破了中国传统随文释义的解释方式,注重分析“则”字所连接的上下文的逻辑意义。他举出“则”字表示让步关系的例句,这是《虚字说》、《助字辨略》及《文通》都没有提到的。另外,马若瑟将“一则……一则”看做一个句式,表明其从语法角度看待问题的高明之处。第六章《札记》与《文通》助词对比研究。重点研究“之”的隐现规律和“者”构成的古汉语判断句式。结果表明:马若瑟发现了“属格标志”“之”的隐现规律,并对其加以较为详细的分类。虽然他主要根据西方语法体系来看待“之”的词类归属和分类标准,但他还是注意到了汉语的一些特有规律。从对“者”的研究表明:马若瑟在汉语语法学史上第一次归纳出了古汉语判断句的几种句式,并对其作用、结构等进行了描写。卢以纬和马建忠对古汉语的判断句都已经有了朦胧的意识,但并未对其进行明确的归纳。第七章结论。主要得出如下结论:在欧洲汉学史上,《札记》是欧洲汉学的基石,对欧洲汉学家们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世界汉语教学史上,《札记》是首部完整的汉语教材。在汉语语法学史上,《札记》是目前可见的第一部文白分开的汉语语法著作,也是第一部系统描写汉语文言语法的著作。马若瑟首次将‘实字’与‘虚字’两个术语运用于语法研究,首次从语法学的角度对汉语文言虚词进行研究,首次将中西比较法运用到古汉语语法的研究中。《札记》是西方语言学素养与汉语实际相结合的成功范例。笔者发现了更多证据证明《文通》与《札记》之间的联系,发现《札记》很有可能参考过卫匡国《中国文法》、瓦罗《华语官话语法》、元代卢以纬《语助》、清代刘淇《助字辨略》以及袁仁林《虚字说》。在《札记》与《文通》文言虚词对比研究中,我们了解到:马若瑟与马建忠在研究中都将西方语法体系与中国传统语言学思想相结合,但马若瑟更加注重语言形式,对汉语特点的研究不够深入;马建忠则更加重视汉语自身特点。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信息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向信息化迈进,信息化已成为行业振兴的推动力量,成为衡量一个行业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交通运输行业(以下简称交通行业)
自由是马克思毕生追问的理想和目标。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马克思第一次将人的自由置于实践本体论的基础之上,论证了人的自由实现的现实基础;人的自由实
<正> 联胎近年文献较多。现将本文观察的二例报告如下:例一,为女性头胸联贻,自耳廓以下至脐愈合在一起,具有双头、一颈、四个下肢和三个上肢(左儿右臂与右儿左臂愈合在一起)
<正>专家呼吁我们教师,应当以读书作为工作生活的第一要著,而且我们也努力这样做。我深深敬重那些在清贫中仍然和书连在一起的教师们。另一方面我在想,如果读书总是和清贫的
期刊
随着上海地上交通压力的增加,地铁成为人们出行首选交通工具,地铁穿越过城市地下深邃的通道,贯穿着人们的生活,是改变城市生活面貌的重要交通工具。地铁通道中日夜不息的人群,涌动
21世纪初,由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强势推进,加之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地多种教学模式的深入探索等因素,学案教学在广大化学教师中引起了热烈反响。近两年,有关专家和一线教师集
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既是经济危机,更是伦理道德的危机。产生这种伦理道德危机的源头可以说正是不断进行金融衍生品开发的投资银行的从业人员。因此,对投资银行
作为新生力量,新员工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职业生涯能否开好头,不仅影响到员工自身的未来发展,同时也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利益。当代新员工在价值观念、行为特征等方面更加注
环氧琥珀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由于分子结构中含有醚基使其衍生物具有多种功能,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首先从烯烃环氧化反应机理、环氧琥珀酸合成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科学实践观,实践的观点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文章揭示了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阐明了以科学的实践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