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录酶抑制剂膦甲酸钠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理论与实践

来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tianquan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有逆转录特征的生物酶广泛存在于乙型肝炎病毒(HBV)、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HTLV)、鼠乳腺癌病毒(MMTV)、人类自身免疫缺陷病毒(HIV)、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劳氏肉瘤病毒(RSV)等多种动植物病毒中,它们对人类的自身健康和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不良影响。针对逆向转录酶 (RT)的药物研究具有广泛的重要意义。通常情况下,药物研发过程必须要设计出适合于高通量筛选的靶位模型。传统的RT活性的3H掺入检测法由于其操作过程复杂和放射性核素使用方面固有的缺陷,已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而且难以发展成为高通量或半高通量的筛选技术。 我们在国内首次构建了RT活性的ELISA检测法,应用预先包被于Covalink 96孔板的poly(A)模板和不同来源的RT将生物素标记的dUTP掺入,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反应系统检测酶活性,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反映酶活性的OD值的大小与时间呈线性关系。通过与放射性核素掺入检测法进行比较,显示两种方法有明显的一致性(HIV-1 RT:r2=0.997)。应用ELISA法检测奈韦拉平(NVP)、膦甲酸钠(PFA)对HIV-1 RT活性的抑制作用,显示出药物作用的剂量依赖性,测得IC50分别为0.23±0.12μg/ml、0.21±0.08μg/ml。同时,对ELISA法的重复性、稳定性及用于抑制剂研究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了评价,证明了应用ELISA法检测HIV-1 RT的活性具有简便、快速、重复性好、特异性强的特点,适用于抗HIV-1 RT药物的大样品量筛选工作,并可发展成为高通量技术。在成功构建HIV-1 RT ELISA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利用该方法,进一步检测了莫洛尼鼠白血病病毒逆转录酶(M-MLV-RT)、禽类成髓细胞瘤病毒逆转录酶(AMV-RT)及鸭乙型肝炎复制复合体(DHBV RCs)的活性,同时还检测了HIV-1感染细胞上清中RT的活性,证明ELISA法适用于具有逆转录特征的多种病毒酶的体外活性检测。 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在艾滋病患者中的广泛应用,抗HIV感染的联合化疗取得了极大成功,HIV的传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最新的研究表明,仅仅联合使用两个RT抑制剂如齐多夫定(AZT)和奈韦拉平(NVP)亦可使患者血液中HIV滴度降至检测不到的水平。然而,HBV感染的治疗却面临着相当的困境,1) 与抗HIV RT的药物相比,可供选择抗HBV RT的治疗药物十分有限;2) 伴随某种药物的长期单一应用,耐药病毒株不断出现。寻找新的不同机制的抗HBV药物,增加联合用药的候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确诊为
随着互联网的高度发展,行政机构办公越来越离不开信息网络,如何保证行政机构的信息安全将成为我们研究的一个重大的课题。行政机构的信息安全涉及到多个方面,从信息的采集、
目的:探讨干扰PTX3表达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及TLR4/NF-κB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32例甲状腺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PTX3 mRN
目的:评估术前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
目的:探讨LEEP术(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疾病的手术指症,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的宫颈疾病患者200例使用LEEP刀治疗情况做一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手术效果及其并发症。结果
为获悉少孢节丛孢菌内蒙古株Aoz1基因的详细信息,以研究捕食线虫性真菌对线虫的作用机制,本试验以捕食线虫性真菌的代表种──少孢节丛孢菌内蒙古株为研究对象,首先扩增其胞
2012年3月16日,朝鲜宇宙空间技术委员会发言人发表谈话,称将于4月12日至16日即金日成诞辰100周年之际,发射“光明星3号”卫星。一石激起千层浪,朝鲜此举立即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
目的:探讨紫檀芪(PTE)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肝损伤的作用。方法:5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低、中、高剂量PTE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4组采用高脂高糖饮食
目的观察急性单纯性和反复性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毒力因子的差异,探讨临床尿路感染菌株的致病力。方法收集本院2014-2015年住院患者临床送检标本,采用平板倍比稀释法
供能问题是目前制约能量自给机器人广泛应用和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对能量自给机器人常规储能动力装置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单组元推进剂及单组元发动机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