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噪声已成为工业生产中最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职业噪声危害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工人健康依然是一个严重的威胁,因此研究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噪声的控制对现代社会发展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旨在了解木业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生产性噪声对作业人员各系统的危害程度。探讨木业加工作业人员噪声接触剂量与神经衰弱综合征、高血压患病率、心电图异常、听力损伤之间的关系,分析工龄、年龄等因素对噪声性听力损伤、高血压患病、心电图异常的相关性,为防控职业性噪声性损伤提出建议,为企业制定职业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该企业作业场所193名接触噪声的作业人员作为接触组,同时选择不接触噪声和任何有害因素的该企业全部行政管理人员53名作为对照组,按国家职业病体检标准对调查对象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体检项目包括:内外科检查、血压、胸片、耳鼻喉、心电图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及肝功能等。根据工作场所的空间、面积、噪声设备布局、各生产程序的噪声特征,将作业场所日常噪声监测点和工人流动作业时可能到达的作业点都做为本次研究的噪声值测量点,确保切实反映车间各个操作岗位的噪声水平,现场采样的测定条件是在满负荷状况下进行。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的差异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结果本次对木业加工企业作业场所的噪声进行监测,共测定15个噪声作业点,噪声监测值最高达104.0dB(A),且所有作业点的平均噪声强度均超过职业卫生标准[85dB(A)],超标率达100%。接触噪声岗位的作业人员神经衰弱综合征患病率为59.6%,高于对照组(18.9%)(χ2=27.583,P<0.001)。卡方趋势检验结果表明,神经衰弱综合征患病率随噪声强度的增加而升高(χ2趋势=30.106,P<0.001)。噪声接触组记忆力减退、头痛头晕、睡眠障碍、乏力等神经系统自觉症状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情绪状态的测定中,除抑郁外,焦虑、烦躁、易怒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噪声接触组高血压患病率为25.4%,高于对照组(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8,P<0.05)。按年龄分组比较中,噪声接触组30~40岁及>40岁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卡方趋势检验表明,高血压患病率随噪声强度及工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χ2趋势1=13.857,月<0.001;χ2趋势2=7.708,P2=0.005)。噪声接触组心电图异常率为23.3%,高于对照组(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3,P=0.004)。30~40岁年龄组心电图异常率比较,接触组高于对照组(x2=3.963,P<0.05),而<30岁及>40岁年龄组,接触组与对照组心电图异常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噪声强度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15.431,P=0.004)。进一步的卡方趋势检验表明,心电图异常率随噪声强度及接噪工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χ2趋势,=8.792,P2=0.003; χ2趋势1=4.278,P2=0.039)噪声接触组听力异常检出率为25.9%,高于对照组(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84,P=0.001),且随着噪声作业工龄的增加听力异常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卡方趋势检验结果表明接噪工龄与听力异常存在剂量反应关系(χ2趋势=9.9(65,P=0.002)。结论噪声对木业作业人员的健康影响较大,容易引起心血管系统、听觉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且随着接触噪声强度和接触噪声时间的延长神经衰弱综合征患病率、高血压患病率、心电图异常率及听力损失逐渐升高,因此,有必要对木业加工行业的噪声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加强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核、审查和验收,为劳动者创造符合职业病危害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强化卫生监督力度,落实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制度,做好健康监护。严格执行国家对噪声的卫生标准,采用隔声、消声及新工艺以降低工作环境的噪声强度和噪声回声,降低接触噪声剂量。定期对接触噪声作业工人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异常者脱离噪声环境,并给予适当治疗等措施来进行防控,维护职工的健康权益。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工人对个人防护品应用的必要性和认知度,增强作业工人的自我防护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改善工作条件,减少日接触噪声时间,减少接触噪声的总工龄,通过以上这些干预措施来降低职业噪声性危害发生机率,以保护工人健康。